秋西葫芦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总结了秋西葫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内容,以期为秋西葫芦的种植、发展和推广提供技术依据。
关键词秋西葫芦;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
秋西葫芦生育期短,7月底至8月中旬播种,9月初即可上市,收获期可延长至10月底,正补秋淡季。但该茬西葫芦栽培难度较大,主要是天气炎热,植株生长不良,又由于蚜虫、飞虱等为害严重,易患病毒病,各地栽培不多[1-2]。曲周县白寨乡滏阳集、东焦营等村广大菜农种植秋西葫芦有10余年历史,种植经验丰富,产量高、益效好,一般产量达75 t/hm2左右,近年来平均价格约为0.8元/kg,折合毛收入6.0万元/hm2,减去投入成本9 000元/hm2,纯收入为5.1万元/hm2左右,是一种理想秋茬种植模式。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菜农参考。
1整地施肥
西葫芦根系较发达,耐肥水,适宜于地势高燥、土壤较肥沃、能灌能排的菜园地栽培。秋栽一般于7月底将土壤深耕25~30 cm,耙细耧平;然后按沟距1.4 m开沟,沟宽40 cm、深25 cm。整地后施基肥,沟施腐熟鸡粪15.0~22.5 t/hm2、优质过磷酸钙750 kg/hm2、硫酸钾450 kg/hm2、硫酸锌15 kg/hm2,混合均匀后覆土,并包沟起垄;肥料沟在垄面的中央,垄面宽80 cm,垄面中央高15 cm,两侧稍低。然后铺设地膜,准备播种。
2播种
根据该茬气候特点,选择早熟、短蔓、耐热、抗病的西葫芦品种,如王子等。播前,用55 ℃温水(两开对一凉)或0.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4 h。一般在7月底至8月中旬播种。如果播种过早,幼苗遇高温容易感染病毒病;如果播种过晚,西葫芦生长期缩短,影响产量。将浸泡过的种子直播到种植穴中,每穴2粒,上面覆盖3 cm厚的细湿土,播后浇水。一般2~3 d后即可出苗。一般采用小高垄栽培的形式,垄作不仅有利于防止雨涝引起烂根及死秧,而且便于覆盖地膜,可以大大减轻病毒病的发生和危害,利于提高西葫芦产量和品质。
3田间管理
播后2~3 d即可出苗,出苗后要及时防止幼苗徒长。当幼苗长到1~2片真叶后,按留壮去弱的原则,每穴留1株,留苗2.475万株/hm2左右。一般在2~3叶时喷增瓜灵或控尔旺1次,确保苗壮,促进雌花分化。幼苗出土后,正值高温多雨季节,应及时结合除草进行中耕。为促进根部发育,要向根部培土,一般中耕2~3次。幼苗拉十字叶时追碳铵750 kg/hm2,不浇水,同时叶面喷1遍座瓜灵,提高雌花数量,注意浓度要小。因幼苗期处于高温多雨季节,如遇暴雨要及时排除畦内积水。当第1个瓜坐住后,浇第1次水,结合浇水追施尿素225 kg/hm2,追肥掌握少施、勤施的原则。以后每收2~3次瓜追肥浇水1次,每次施尿素150 kg/hm2、硫酸钾75 kg/hm2。注意浇水要小水,切忌大水浸灌[3-4]。为确保坐瓜,可在9:00前人工授粉,即用当日开放的雄花向雌花授粉,也可用2,4-D或防落素等激素处理,方法是在8:00—9:00,用20~30 mg/kg的2,4-D水溶液,喷刚展开的雌花的柱头[5-6],喷1次即可。及时摘除雄花、疯杈、卷须、老叶、畸形瓜,以减少养分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