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麦28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1-02
  3.3 播种
  最佳播种期为10月25—30日。播种不能在路上拐弯的必须放起落线,用种量准,行距均匀;播深2 cm左右,播种均匀;在调换品种前彻底清理播种机,防止机械和人为混杂。播后48 h内,清好田间一套沟,每40~50 m开挖1条横沟,深25~30 cm,宽20~25 cm,田头及低洼地块,每25 m开挖1道沟,横沟撒土两边不少于5 m,积土厚不超过2 cm,两边土量均匀,清沟必须两边出土敲碎撒匀。条田顶头必须在播后雨前开沟;播种结束后再行清沟筑埂,所有田头沟埂必须方直上线。补种要求浸种补种,品种一致,到头到边。特别强调耕田开犁,收犁必须调浅犁铧,确保开犁时垡不上渠埂,收犁时边不留深沟,耙田必须到边,提高扫边质量;及时更换开沟犁刀,确保开沟散土质量,提高横沟两边的出苗率。
  3.4合理运筹肥料
  小麦全生育期总投纯氮270~285 kg/hm2、五氧化二磷105 kg/hm2。其中基肥纯氮占总量的50%,五氧化二磷占总量的60%,即基施尿素262.5 kg/hm2、磷一铵150 kg/hm2;拔节孕穗肥纯氮占总量的40%,磷酸占40%,即施尿素225 kg/hm2,分2次施用(倒3叶末和剑叶露尖各1次),于倒4叶施磷酸一铵75.0~112.5 kg/hm2。严格控制中期投肥,防止大量滋生无效分蘖,降低群体质量;抽穗后,结合防病治虫,选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微肥进行根外追肥[3-4],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3.5病虫草害防治
  拔节后,用粉锈宁防治锈病1次,抽穗至扬花期用多菌灵防治赤霉病2次。加强对粘虫、麦蚜虫、纹枯病的调查,达标防治。播后苗前化除,用48%氟乐灵1.2 L/hm2+25%绿麦隆3 kg/hm2进行封闭土壤,并视墒情适当加大用水量。对防效差的条田及时采取茎叶处理,用6.9%骠马1.20~1.35 L/hm2,于小麦三叶期至分蘖期喷雾,注意避开寒流。对猪殃殃等阔叶杂草重的田块,用10%麦喜150~180 mL/hm2喷雾防除,对巢菜严重的条田,用巨星22.5~30.0 g/hm2,于麦苗三叶期至分蘖期喷雾防除。所有的茎叶处理力争在冬前结束。
  3.6适时收获
  小麦完熟期及时采用机械收获,推广麦秸粉碎还田。
  
  4参考文献
  [1] 李浩波,陈芹,陈维环.小麦新品种淮麦28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10(5):53.
  [2] 陈海柏.春小麦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5):32-33.
  [3] 刘博.冬小麦栽培技术要点[J].现代农业,2007(9):27.
  [4] 王芹文.秋播小麦栽培技术要点[J].种业导刊,2006(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