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白凤珍 时间:2015-01-02
  4防治方法
  在玉米螟的防治上,应大力贯彻综合防治措施,结合秸秆利用,因地制宜地积极处理越冬寄主,重点抓好玉米心叶末期颗粒剂防治,对于2代螟为害严重的地区,还应该进行穗期防治。同时,要加强谷子、高粱等作物上的螟害防治,以减轻危害,压低虫源[3]。因地制宜地及时处理秸秆和杂草寄生,对压低虫口密度、减轻田间螟害有重要作用。如秸秆还田、烧柴排队等,烧柴排队即先烧有越冬虫源的秸秆,后烧其他柴草。
  生物防治上,心叶期使用含0.5亿~0.7亿的活孢子白僵菌颗粒剂,有较好的效果;在田间螟卵初期,开始释放赤眼蜂,每4 d放1次,每次放蜂15万~30万头/hm2,盛期可增加到45万头/hm2,一般放蜂4次即可。在释放赤眼蜂的同时,在玉米心叶期施用白僵菌或青虫菌的颗粒剂,充分发挥蜂、菌的特长,弥补其不足,从而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4]。选用黑光灯诱杀和性诱剂诱杀的方法,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如果防治过早,螟卵还没有孵化,大量的幼虫未能钻入心叶丛,不能充分利用喇叭口期消灭尽可能多的幼虫。玉米螟在玉米植株上的存活率与玉米的生育期有很大关系,玉米愈小,幼虫生存率愈低。因此,早期产在植株上的卵块为害性远不如后期为害大,过早防治没有必要。如果防治过迟,玉米进入打苞期,心叶丛中的幼虫大量潜入雄穗苞内,此时再撒颗粒剂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降低了防治效果。药剂防治玉米螟的方法很多,以心叶末期施用颗粒剂防治最为经济有效,可以发挥兼治穗期螟害的作用。
  5参考文献
  [1] 陕西农村学校.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
  [2] 董子梅.玉米螟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2008(11):9-10.
  [3] 曹艳维,张凤,孙凤.玉米螟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8(13):165.
  [4] 袁华,于文霞.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治[J].吉林农业:下半月,2010(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