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地区夏芝麻主要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5-01-02
芝麻叶片、叶柄及茎和蒴果均可发生叶枯病。叶片染病,初生暗褐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大小为4~12 mm,具不明显的轮纹,上生黑色霉层,严重时病叶干枯脱落。叶柄和茎染病,病斑呈梭形,后扩展为红褐色条斑。蒴果染病,病斑圆形,红褐色,稍凹陷,籽粒不饱满。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残组织内或种子及土壤中越冬。日平均气温25~28 ℃,田间相对湿度高于80%易发病;芝麻生长后期,多雨、大气和土壤高湿条件下易发病。
2综合防治技术
2.1农业防治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如豫芝四号、豫芝十号、豫芝十一号等抗病性较强的品种。二是实行轮作茬。实行轮作倒茬是防病增产的重要措施,推广4~5年轮作制,可以减轻或避免病害发生。三是采用垄上栽培。芝麻是一种不耐涝作物,尤其在花期以后,耐渍性更差,田间积水,植株生长衰弱,易遭受病害侵害造成死亡。7—8月是降水集中时期,也是芝麻生长的关键时期,正值芝麻开花、结蒴、籽粒形成的重要时期,高温、高湿的条件,有利芝麻病害的发生和蔓延,所以防涝排渍、缩短田间积水时间,是减轻病害的主要措施[4]。四是施足底肥。不过多施用氮肥,生长期间适当施用磷、钾肥;芝麻收获后,彻底清理病株残体,并深翻土壤。
2.2化学防治
一是种子处理。大部分芝麻病害都是种子带菌,种子处理能有效杀死种子表面病菌,对防治芝麻病害效果明显,可用种子重量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1%的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防病效果明显。二是生长期进行药剂防治。芝麻病害暴发流行速度快,因此药剂防治一定要在病害未发生前或发病初期进行。可用40%多菌灵悬浮剂7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25%甲霜灵8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隔10 d喷1次,连喷2~3次,可取得明显的防治效果。
3参考文献
[1] 潘正安,余安安,蔡德君,等.芝麻病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J].湖北植保,2008(2):17,20.
[2] 李荣禧,马萍.内蒙古芝麻病害调查初报[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0(2):15-16.
[3] 王竹梅,张润德.国外芝麻病害发生与防治研究概况[J].河南农业科学,1989(12):16-18.
[4] 张定选,丁法元.芝麻超高产理论与栽培技术探讨[J].中国油料,1996,18(1):71-73.
上一篇:大白菜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下一篇:于都县稻瘟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