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护岸工程技术应用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赵辉 蔡树伯 刘金来 时间:2015-01-02
  2植物护岸消浪研究
  2.1河道植物护岸的消浪研究
  利用防浪林固滩护岸的实际应用不少,但对消浪效果及消浪机理的研究却不是很多。浙江海塘沿线生长的鸡干草,湖南洞庭湖临湖堤前的垂柳和鸡婆柳,江苏洪泽湖大堤堤坡上的防浪林台等,都在当地起到了良好的消浪护堤的作用。通过试验认为,林带消浪机理主要是波浪通过林带时,受到树干、枝条表面积的阻力,造成水体局部间的紊流,达到消能和降低浪高的效果[5]。消浪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林带的排数、林木的长势及林木水下体积等因素。研究表明:防浪林消浪效果与防浪林的排数成正比,消浪与林分纵剖面盖度紧密相关,当排数一定时,林分纵剖面盖度愈大,浪蚀愈小。
  2.2近海岸滩植物消浪研究及应用
  我国海岸线绵长,近岸带的防护建筑物或天然海岸经常受到波浪的侵蚀,技术人员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比较早,利用生物消浪护岸的历史也比较长,福建省沿海一带的红树林,上海市滩涂上的大片芦苇滩,浙江沿海的互花米草、大米草护岸工程,都是利用生物方法消浪促淤、保护海岸,效果明显[6]。试验认为,以往林木的枝叶在波浪的打击下随波摇摆会对消波不利的结论,忽略了林木枝叶对波浪分子运动摩擦损耗有利于消波的一面;防浪林的最大消波性能可达80%左右。若要达到100%的消波性能除非使林带的宽度无限大。
  3结语
  植物护岸技术主要利用植物保护河道岸坡、堤围及岸滩,与传统的护岸工程相比较,除了具有增强岸坡的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防风消浪等功能外,还有成本低、工程量小、环境协调性好等优点。在坡面不稳定时还可以调整自身的状况来适应坡面的变化,维持较高的抗侵蚀能力。但防浪林消浪的机理还未达到一个统一的认识:植物的枝叶究竟是对消波有利还是减小了植物的消波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目前,利用植物消浪护岸实际应用的比较多,对其防风消浪、固滩护岸的作用已有了定性的认识,但是缺乏系统的研究、定量的分析、科学的种植和统筹规划。植物护岸工程是生物治河的措施之一。滩地、河岸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流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洪等方面有重要的功能。在河岸、堤围、岸滩的保护中不仅需要考虑岸坡结构稳定性,还应从生态的角度分析工程对种群等生态因子的影响,应保持生态的动态稳定、可持续性及景观的协调性。这是生态平衡的需要,也是护岸工程日益发展的趋势。
  4参考文献
  [1] 牛恩宗,马德堂,孙绍晨.新型梳式防波堤[J].土木工程学报,2003,36(10):51-55,88.
  [2] 麻志雄.透空式防波堤消波性能试验研究[J].水运工程,1990(10):1-6.
  [3] 龚崇准,陈美发,朱宪伟,等.桩式离岸堤岸滩促淤工程消浪效果试验研究[J].海洋工程,2001,19(4):72-76.
  [4] 夏继红,严忠民.国内外河道生态型护岸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水土保持,2004(3):20-21.
  [5] 黄本胜,赖冠文.海堤外滩地种树效果及对行洪影响[J].人民珠江,1995(3):38-42.
  [6] 颜学恭,曾祥培,徐德新.长江中游防浪林效能效益分析与研究[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7,30(3):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