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东地区国有林场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徐国富 时间:2015-01-02
  摘要介绍皖东地区来安县国有林场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技术,包括选址、整地、树种选择、苗木要求、栽植及抚育管理等,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林场;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皖东地区
  
  森林火灾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和公共危机事件之一,其发生率高,影响面广,损失巨大。因此,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利用具有防火能力的树种组成的林带可以用来阻隔或抑制林火的发生和蔓延,营造生物防火林带能有效地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阻止森林火灾的蔓延,是国有林场森林防火工作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发展高效现代林业、保护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1]。
  生物防火林带应坚持因害设防、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突出重点、循序推进、防火功效与多种效益兼顾的原则[2]。近几年国有林场通过营建生物防火林带,充分利用林缘小块荒山荒地绿化,增加了国有林场的有林地面积和蓄积量,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减少了水土流失;并与周边松、杉形成混交林,构成一个完善的林火阻隔网络,增强了森林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国有林场的火灾治理能力,提高了防控成效,减少了防火隐患,改善了当地林区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突出[3]。其投入小、见效大,一次投入,长久受益。
  来安县位于安徽省东部,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带,县内所辖4个国有林场,国有林总面积9 666.67 hm2。国有林场境内绵延起伏的岗地和平台,岗顶平缓面大,坡短且陡,地貌特征均为丘陵岗地。随着公益林生态工程的实施,全县划定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7 706.67 hm2,其中国有林场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7 380 hm2。因历史遗留原因,4个国有林场各下属1个场带村,林区与村庄交错,林地与农田相交,人口活动频繁,容易引发森林火灾,森林防火任务十分严重。
  1生物防火林带的选址
  来安县国有林场生物防火林带选址要因地制宜,重点安排在省界、县界、场界、道路两侧和林相较好的林缘地段以及田林相交、人员活动频繁、火灾易发生的地段。以林火可能高度的2~3倍,确定林带宽度为20 m左右,砍除杂灌、杂草,采取带状或块状混交的形式,以产生生物防火效能。
  2整地
  采取块状整地(局部可采用挖掘机全垦整地),挖穴规格为60 m×60 m×60 m;栽植带土球苗木的树穴,挖穴规格应比土球直径大20~30 cm,深度比土球厚度略深30 cm左右。挖穴沿等高线呈“品”字形排序。为便于栽植时还土,挖穴时应将表面土和表心土分开堆放。整地时间应于年前12月底完成。
  3树种选择
  优先选择阻燃效果好、生长迅速、郁蔽快、抗病虫害且经济价值相对较高的目的树种和乡土常绿阔叶树种。根据立地条件与树种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的一致性,做到适地适树。来安县国有林场的主要造林树种为女贞、石楠和广玉兰等。
  4苗木要求
  所用苗木全部使用GB6000-1999规定的Ⅰ、Ⅱ级苗。裸根苗优先选用根系发达、干茎通直圆满、粗壮的苗木。带土球的苗木要求土球直径为苗木或地径的8~10倍,土球厚度应为土球直径的4/5以上,土球底部直径为土球直径的1/3,土球要求完好,外表平整,包装严紧,底部封严,草绳紧实不松脱,形似苹果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