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县抗旱体系建设的现状及措施
3.7积极推进洪水管理
从时间分布上看,全县年降水量的70%~90%集中在6—9月,并多以暴雨形式出现。随着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工作的不断开展,水利工程的防洪标准相应得到提高以及现代通信手段和气象预报水平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为更科学地利用洪水资源奠定了重要基础。因此,在防汛工程建设和防洪调度时,要充分利用水库的汛限水位、发挥流域河网的调节功能、实现汛期跨流域调水等措施,加强上游洪水的拦蓄和中下游的蓄滞、分泄工作,做到防洪减灾与蓄水兴利并举。通过蓄滞、分泄和回灌等减轻洪灾损失,同时又弥补抗旱水源的不足,改善生态与环境。
3.8建立应对特大干旱的具体措施
一旦全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宣布进入特大干旱抗旱期,动员所有单位紧急行动起来,进行抗灾救灾工作。并在24 h内派出技术人员赴抗旱一线指导抗旱工作。同时积极请求上级部门支援,必要时报请市委市政府研究部署抗旱工作。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实行24 h值班,密切跟踪旱情、灾情,对旱情灾情及时报送,并做好旱情预测和重点工程调度工作。防汛抗旱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及乡、镇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每天向县指挥部报送旱情、灾情信息,县指挥部每天发布《旱情通报》,报道旱情及抗旱措施。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对全县水资源全部实行统一调度、定额管理,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科学配置水资源,严格计划用水,加强节水措施。
3.9建立灾后恢复和补偿机制
建平县农村生产力水平不高,农民自身抗灾能力极其有限。因此,应对干旱风险,迫切需要将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引入到抗旱减灾领域,建立旱灾保险等风险转移机制,这样有利于分担县、乡政府财政压力,也可分散和转移旱灾风险,避免容易受干旱缺水影响的农业遭受毁灭性打击,这是一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的有效途径。2009年建平县22个乡镇受到不同程度的旱灾,由于乡镇政府提前为每户农民按田地面积交了75元/hm2的保险,保险公司根据受灾程度不同为农户按田地面积补偿1 500~3 000元/hm2保险费,大大减少了农民受损失程度。对于受旱严重的乡镇,在抓好抗旱工作的同时,建平县政府组织灾区富余劳动力广泛开展自救,大搞多种经营,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发展养殖业等。
4参考文献
[1] 四川省农业厅.采取抗旱措施降低旱灾损失[J].四川农业科技,2010(4):58.
[2] 罗传彬,周永门.从新疆抗旱工作谈江西抗旱对策与措施[J].江西水利科技,2005,31(2):78-80.
[3] 程秀英,黄丽,赵琳琳.浅谈抗旱措施的选择[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5,11(7):418.
[4] 吕娟.我国的防洪抗旱减灾与脱贫[J].中国水利,2003(B03):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