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草特征特性及其在月亮山天然草场补播改良栽培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1-02

                      作者:赖声渭  杨文亮  哈长杰

  摘要介绍了红豆草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在月亮山天然草场补播改良栽培技术,以期为红豆草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红豆草;特征特性;栽培技术;月亮山
  
  红豆草(Onobrychis satiua)原产于欧洲和俄罗斯,我国从前苏联、加拿大等国引入栽培。适应性强,一般表现好,是天然草场补播改良中的一种优良牧草。月亮山是西吉县境内的主要山脉,位于县城北部35 km处。以形似弧月而得名(又名七里宝山,以山高七华里取名)。此山东南接西峰岭,西北与海原县的西华山吻接,形成西北—东南走向。长约40 km,宽约10 km,总面积约5 333 hm2,呈窄鱼脊状,两侧坡度转缓,一般在40~60°。年平均气温4.9 ℃,年平均降水量为386.6 mm,无霜期106 d,海拔2 633 m,属半干旱气候。植被组成以长芒草(Stipa bungeana)为优势种,伴生种有赖草(Aneurolepium dasystachys)、冷蒿(Artemisia frigida)、伏毛山莓草(Sibbaldia adpressa)、二裂萎陵菜(Potrntilla bifurca)等,覆盖度57%,植被高度12.7 cm,干草产量为438 kg/hm2。土壤属黑垆土,有机质含量2.98%,全氮0.25%,全磷0.07%,全钾1.54%。宁夏南部山区的西吉县月亮山地区,过去在以粮为纲的年代一直以放牧为主,致使牲畜严重超载,植被受到严重破坏,水流枯竭。该县从2004年实行退牧还草工程围栏项目以来,植被得以休息恢复,针对部分草场植被退化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及时实施了以红豆草为主要作物的补播改良措施[1]。
  1红豆草特征特性
  1.1植物特性
  红豆草(豆科)多年生牧草,喜性温凉干燥气候,适宜栽培在年气温3~8 ℃,年均无霜期140 d左右,年降水量400 mm的地区。种子成熟需≥3 ℃的积温1 550 ℃。种子在1~2 ℃下即开始发芽或春季气温回升至3~4 ℃即开始返青。一般4月上旬播种,6月下旬开花,8月中旬种子成熟。其抗旱性强,抗寒性较弱。对土壤要求不严,在较贫瘠、干旱的砂砾沙壤和白垩土上亦可栽培,在富含石灰质、疏松的碳酸盐土和肥沃的农田中生长最好。在酸性土、沼泽土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方不宜栽培。红豆草生长特点,第1年慢,第2年快,播种当年可结荚[2]。优点是返青早,再生草可开花结实。
  1.2利用特性
  红豆草是各类家畜均喜食的牧草,可用于青饲、青贮、放牧、晒制青干草,加工草粉、配合饲料和多种草产品,它与苜蓿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因其含有单宁,可沉淀在瘤胃中形成大量泡沫的可溶性蛋白质,故在反刍家畜青饲、放牧时不发生膨胀病。红豆草也是优良的水土保持、轮作倒茬、改土肥田作物。用于绿肥或堆肥时,也选高产期刈割。收后铡短埋或堆制,但最好不要直接用于沤肥而应先作饲用,采食剩余部分或家畜过腹后再作肥料更为合算。根据宁夏农学院牧医系饲料分析室分析,随着生育期的不同,红豆草的营养也随之变化,其中粗蛋白的含量以分枝期和结荚期为最高,分别为24.75%和18.31%;维生素含量在播种当年苗期1 kg叶片中含维生素C 4.64~8.81 g,开花期含量为10.54 g;1 kg物质中含胡萝卜素30~160 mg。因其丰富的营养含量、较高产量及良好的适口性等特性而被誉为“牧草之后”。
  2栽培技术
  2.1整地施肥
  耕地时间在春、夏、秋季均可,但以刚入雨季最适宜。对于坡度小于10°的地段及撂荒地,用有壁犁翻耕灭茬,打碎土块、除草保墒,深度为20~25 cm。耕地的深度要均匀,地面平整,无漏耕现象。耕地应遵循“熟土在上、生土在下、不乱土层”的原则。坡度大于20°的地段,人工挖成长70 cm、宽50 cm的鱼鳞坑,间距2 m,以便于积水保墒和人工穴播。播前耙耱、镇压,平整地块,粉碎土块,减少土壤空隙,对播种、出苗及以后生长都十分必要。在刚耕过的土地上,用钉耙耙平地面,耙碎土块,耙出石块、杂草根茎,以便保墒,为播种创造良好的地面条件。常在犁地耙地之后进行耱地,用以平整地面,耱实土块,为播种提供良好的条件[3]。在质地疏松、杂草少的土地上,在耕作后,以耱地可以代替耙地。播种后耱地,有覆土和轻微镇压作用,以利保墒和减少种子发芽生根后发生“吊根”现象,以致种苗枯死。耱地的工具为柳条、荆条或树枝等枝条所编成。基肥的施用以有机肥为主,一般要腐熟。播前施有机肥作基肥时,应深施,分层施,多种肥料混合施。施基肥最好同秋耕结合起来施入,增产效果比春季施肥好。基肥的施入量一般15~30 t/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