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孔燕军 时间:2015-01-02
  2.1充分发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农技推广中的主力军作用
  要加强对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更新和补充农业知识储备[1]。一是创新农业科技管理体制。创新要从强化内部管理入手,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深化内部改革。对农业科研人员实行竞聘上岗,严格考核,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促进农业科研人员加强学习与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掌握现代科技与服务技能,以适应市场需求。对社会公益性推广机构要按岗定编,确保专业岗位占总编制的比例不少于80%,确保在一线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不低于全县农业技术人员总编制的2/3。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及激励机制。放宽放活科技人员,鼓励和支持他们去领办和联办各类专业协会及服务实体、农业示范园区(场)等,让科研人员能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三是实行奖励制度。尽快扭转农技推广人员社会地位低、待遇差的现状。对长期在农村工作和从事农业科研的专业人员予以奖励,鼓励农技人员通过自学、函授、远程教育等形式,不断补充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充分发挥他们作为农技推广主力军的作用,帮助农民学科技并依靠科技增收致富,提高农民用科技的意识和能动性。四是加强宣传教育,不断强化科技人员自主创新和主动服务的意识。长期以来,提起农业科技,许多人十分漠然,对此专业没有足够的兴趣 ,这种漠视农业的情况在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深处依然存在,因此要通过宣传教育,营造一个关心农业、农村,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2.2增加农技推广的财政预算,促进科技进步
  对公益性、共性关键技术的推广与示范工作,各级财政要确保试验、示范和推广所需工作经费,推进农业科技进步[2]。甘肃省农业科技发展落后的原因之一是长期以来对农村投入的力度不够。资金供给的不足,造成了农业科技发展的落后局面。因此,要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渠道并存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加大公共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 要积极创新方式和方法,鼓励和引导各种资本投入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农业科技(下转第381页)
  (上接第379页)
  投入格局。同时,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通过科技项目带动,促进产、学、研联合创新,使企业逐步成为农业科技投入的重要主体。
  2.3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突出抓点示范
  农技推广单位要按照以站办场、以场养站、示范与推广相结合的方式,产业发展与自我发展共生存的发展思路,积极兴办农业科技示范场。要强化农技推广机构与企业的有机结合,形成企业建基地、农民参与、农技人员搞服务的三赢形式[3]。
  2.4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
  一是进一步整合优化现有农民教育培训资源,建立政府组织、农业部门主导、农科教结合、社会广泛参与、资源合理配置的农民教育培训网络。加强对农民的继续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要充分发挥各类学校的作用,动员积极参与农民培训,形成良好的培训氛围。二是拓展培训范围,突出培训重点。以适用技术培训为主要任务,认真开展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培养有文化技术的农民,全面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为农业科技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着力培养农民技术员队伍,使他们成为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骨干力量[4]。三是结合农村实际,拓宽培训内容。要根据时令季节,开展配方施肥、合理用药、秸秆还田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
  3参考文献
  [1] 高启杰.现代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 高启杰.推广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3] 阮文彪.科学发展观与农业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4] 吴秀莲.关于东明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7):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