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现状及成效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学章 时间:2015-01-02
  3.3开展实用技术宣传与培训
  示范场创办以来,先后举办技术培训班22场,现场会和观摩会30多场,培训2.5万人,接受农民咨询2 000人。吸引广大农民、专业协会、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及各乡镇村干部到示范场参观学习,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学得来、用得上,开阔了农民的视野,增强了现代农业、科技农业理念,加快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使示范场成为科技信息传播的重要场所、培训农民的田间学校。
  3.4提高技术人员业务素质
  示范场的建设,从规划设计、经营定位、试验示范方向、运行和总结评价,每一环节都离不开农技人员参与,在这个过程中了提高农技人员的经营管理素质。每一试验示范项目的开展都会遇到各种技术问题,促使农技人员去向书本学、向技术人员学、向农民学,在研究问题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试验示范技术操作,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锻炼了技术推广队伍,农技中心有20人能够独立开展科研和试验示范工作,在省级杂志上共发表学术论文43篇,获得8项省科技成果,获农业部科技二等奖1项,省科技三等奖2项,市科技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3.5促进先进技术推广
  在生产实践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技术难题,由于技术推广部门缺少试验示范基地与资金支持,很少去开展试验示范,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教学、科研部门研究的技术成果不能及时应用到生产中,不能转化为生产力,形成科研与生产脱节[1]。示范场建设,吸引了省级专家、技术与资金,在示范场开展科研和试验示范,使教学、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技术推广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农技人员在技术推广中所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都拿到示范场试验示范,根据试验示范结果,提供技术推广依据[2]。通过示范场试验示范,向全县广泛宣传了小麦高产优质高效关键技术,掀起了农民和广大基层干部学科学用科学的高潮,大幅度提升了小麦生产的科技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农民的素质,推动了传统小麦生产向丰产、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的历史性跨越,促进了小麦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为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3.6取得了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广大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蒙城县农业科技示范场基础条件有很大改变,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成为集科研、试验示范、培训、推广于一体的示范基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2006年全县小麦平均产量达到5 955 kg/hm2,总产量达57.3万t,平均产量比前3年增长14.1%,比2005年增长3.7%;2007年平均产量首次突破6 000 kg/hm2,达到6 375 kg/hm2,总产量达63.8万t,平均产量比前3年增长22.1%,比2006年增长7.1%;2008年平均产量达6 870 kg/hm2,总产量达71万t,平均产量比前3年增长31.6%,比2007年增长7.8%。农业生产连续4年获得丰收,全县粮食总产量由2003年的54.9万t,增加到2007年的108.5万t。示范场农产品及种子繁育收入达30万元。
  4结语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只有建立试验、示范与推广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才能促进农技推广事业的发展,不断开展技术创新,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农民,为建设现代化农业做出较大贡献[3-4]。
  5参考文献
  [1] 袁群英,徐建华.浙江省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成效及发展对策[J].中国农技推广,2007,23(6):14-16.
  [2] 曹建国,傅建伟,黄伟.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现状、问题及思考[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F12):68-69.
  [3] 刘永昌.农业科技示范场的作用及建设原则[J].农业经济,2004(4):44.
  [4] 崔元红,张俊芳.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初探[J].甘肃农村科技,2002(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