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模式化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有发 时间:2015-01-02
  摘要会昌县在大力推广杂交水稻栽培技术时,进行不断的实践和摸索,总结出杂交水稻栽培从浸种、催芽到移栽、田间管理的一套技术模式,以为杂交水稻增产、增收、节本提供参考。
  关键词杂交水稻;高产;模式化栽培
  
  会昌县在推广杂交水稻栽培技术时,应用各类栽培模式,如叶令栽培法、精确定量栽培法等,为会昌县水稻的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农民对这些技术的掌握较模糊,往往不能按品种、茬口和土壤肥力情况灵活应用。根据多年的推广经验,结合各类模式的栽培特点,总结出杂交水稻栽培“八个三”模式,简称“8·3”模式,以方便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经过会昌县近几年的推广,已获得明显的增产、增收、节本的效果。现将其栽培模式介绍如下。
  1“三起三落”浸好种
  良种选择好后,浸种催芽就是第一关。许多农户往往不能正确地浸好种,而导致种子出现哑谷、发粘发臭或影响到下一步的发芽。“三起三落”浸种法,就是以少种多露勤换水为原则,要求8~10 h浸1次种,8~10 h露1次种,经过3次起落后,早稻即可进行催芽,中晚稻甚至可以直接播种。当然个别品种可以采用“二起二落”法或“一起一落”法,浸种法要因种而异[1]。
  2“三段三温”催好芽
  早稻播种期间,温度较低,种子浸好后,必须在进行催芽后才能播种。按照“高温破胸、适温长芽、低温炼芽”的原则,催芽过程可分为破胸、长芽、炼芽3个阶段。这期间控制好温度是保证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达到最佳状态的关键。一般破胸阶段的适宜温度为32~35 ℃,防止温度过高导致“烧种”,温度过低导致发粘;长芽阶段的适宜温度为28~30 ℃,防止温度过高导致“烧芽”,温度过低导致根芽不齐;炼芽阶段以室温摊晾为好。遇上不良天气无法播种时,可适当延长炼芽时间。近年来,随着种子价格的上涨,加上许多农户在浸种催芽阶段失误较多,要对浸种催芽引起足够的重视,防止增加用种成本。
  3“三期三管”育好秧
  早、中、晚稻育秧,因所处的季节不同,温度有高有低。早稻应注意盖膜防冻,中晚稻应注意防雨、防高温。就水肥和病虫防治来说,不同的育秧方式主要分为3个时期来管理:一是1叶1心前,在基肥足、畦面平的基础上,以畦面不积水为主,达到湿润不发白为佳。1叶1心时可以喷施多效唑防徒长促分蘖。二是2叶1心以后,灌水上畦面或继续保持旱育,可以喷施秧田专用除草剂防除杂草,同时适量追施1次“断奶肥”。三是移栽前5~6 d,追施1次“送嫁肥”,促进茎蘖健壮。这个时期应重点打好1次超级“送嫁药”,防好螟虫和叶瘟,做到带肥带药移栽[2]。
  4“三熟三龄”定好时
  移栽时间应根据栽培季节、秧龄弹性等而定,从严控制秧龄,做到宁短勿长。就会昌县来说,移栽时间一般是早稻早熟组合28 d以内,中熟组合30 d以内,迟熟组合35 d以内;中稻早熟组合30 d以内,中熟组合35 d以内,迟熟组合40 d以内;晚稻早熟组合25 d以内,中熟组合30 d以内,迟熟组合35 d以内。抛秧时一般掌握在20~25 d以内及时抛栽[3]。应注意防止超龄出现早穗现象。
  5“三蔸三苗”栽好禾
  移栽的密度应根据杂交稻增产途径的实现来确定,以充分发挥杂交稻大穗的优势。一般来说,杂交早稻插33.0万~37.5万蔸/hm2,基本苗105万~150万株/hm2左右;杂交中稻插22.5万~27.0万蔸/hm2,基本苗75万~105万株/hm2,杂交晚稻插30万蔸/hm2左右,基本苗120万~150万株/hm2。合理密植,能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增加千粒重,减少病虫危害。根据以上的蔸、苗数,就能很好地确定每穴的栽插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