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地区小麦/玉米“双晚”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阐述鲁西地区小麦适当晚播技术和玉米适当晚收技术,包括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氮肥后移技术、田间管理等玉米一增四改技术和适当晚收技术,以为小麦、玉米的稳产、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玉米;规范化播种;田间管理;一增四改;鲁西地区
小麦、玉米是鲁西地区主要农作物,通过与气象部门联合研究发现,近年来鲁西地区冬前积温有明显增多的趋势,气候向变暖的趋势发展,研究表明小麦播期随气候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和小麦栽培管理水平,实现节本增效,积极应对气候变暖、高温期后移的新情况,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对传统的大田耕作制度进行适当变革,总结出一套小麦适期晚播、玉米适当晚收的“双晚”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并且通过2年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小麦晚播高产栽培技术
1.1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
1.1.1 品种选择。经过多年试验和大田推广应用,适宜种植的冬小麦品种有济麦22、良星99等。播前要进行种子精选和包衣[1]。
1.1.2播前准备。充分应用现有先进的农业机械,把玉米秸秆全部粉碎还田以培肥地力,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根据鲁西地区土壤状况,在测土的基础上,成功选出茬平县小麦施肥最佳配比为1∶0.4∶0.8,一般施N∶P∶K配比为20∶10∶16的复合肥750 kg/hm2左右。
1.1.3播种。大量试验表明,茌县小麦最适宜的播种期为10月5—12日[2],近10年该县冬前积温为640 ℃左右,冬前能够形成壮苗,确保小麦安全越冬,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播种时使用精播或半精播机械播种,播种深度为3~5 cm,行距一致,下种均匀,深浅一致,不漏播,不重播。
1.2冬前管理
在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遇雨或土壤板结时,要及时划锄,破除板结,通气保墒,促进根系生长。浇好冻水,利于保苗越冬。年后墒情适宜返青快,应于小雪前后浇冻水,浇水量不超过600 m3/hm2。并配合划锄,疏松土壤。
1.3春季管理
小麦返青后,要及早划锄,通气保墒,提高地温。高产田一般在拔节期至拔节后期施肥浇水,追施纯氮90~105 kg/hm2。在小麦挑旗或开花期,及时浇水,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生育后期避免浇麦黄水。
1.4化学除草,综合防治
冬前及时进行化学除草。小麦中后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期,对产量品质影响较大,主要有麦蚜、吸浆虫、锈病、赤霉病等,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可选用的杀虫剂有40%氰马乳油、40%氧化乐果,杀菌剂有三唑酮粉剂或禾果利等[3]。在挑旗、孕穗期至灌浆期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或氨基酸叶面肥,并与杀虫剂、杀菌剂配合使用,可起到“1喷3防”的效果。
1.5适时收获
在小麦蜡熟期采用机械化收割。
2玉米适当晚收及“一增四改”高产栽培技术
2.1适当晚收技术
茬平县玉米正常收获时间应为9月28日至10月5日,晚收能明显提高玉米单产[4]。目前农业机械化水平已较高,可以随收随耕种小麦,衔接好2种作物收种时间,有利于2种作物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