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兔集约化饲养繁殖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5-01-02
3.1分群饲养
繁殖母兔分群饲养,主要是根据繁殖周期,母兔群分批进行配种。根据滕州市目前的饲养管理水平和生产实际,选择半频密繁殖方式,即以49 d为1个繁殖周期,年产7.4胎。分群饲养的具体操作是:根据49 d的繁殖周期,与种公兔每周只安排1 d采精相匹配,把母兔群均衡地分为7批,每周配种1批,每批按固定的时间安排配种、摸胎、放置产箱、产仔、断奶、称重、免疫、转群等工作,真正实现肉兔育肥全进全出的“循环生产”。这种方法的优点:一是能对相同日龄的兔群进行有效管理;二是生产性能和饲料报酬得到改善;三是有利于“全进全出”体系的建立;四是工作安排合理省时;五是有利于疾病防控。
3.2生产流程
要实现商品肉兔的工厂化生产,必须科学合理地根据公母比例、年龄结构、母兔年更新率分期分批地建立后备母兔群、繁殖母兔群及各环节相配套的生产流程。以山东德力盈食品有限公司张汪兔场为例,该场年出栏10万只商品肉兔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良种肉兔纯繁(一级繁殖场选优提纯)→按照繁殖母兔年更新率50%,每间隔172 d,一级繁殖场开始每年向二级繁殖场连续提供7批,每批300只,年龄间隔49 d的后备母兔群→二级繁殖场按照半频密繁殖方式(49 d为1个繁殖周期),对母兔进行同期发情、人工授精处理,每1批300只繁殖母兔,共7批(共有繁殖母兔2 100只),同时配备供精种公兔50只→商品兔场每周育肥出栏商品肉兔2 100只,年出栏达到10.9万只。采用此生产流程,即能够实现商品肉兔全进全出、均衡出栏的工厂化生产。
4参考文献
[1] 杨正.现代养兔[M].1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 陶岳荣.肉兔高效益饲养技术[M].1版.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
[3] 赵廷军,张维祥,潘雨来.人工授精技术在家兔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养兔,2007(2):18-20.
[4] 李爱荣,乔荣根,严本圣.影响家兔繁殖力的主要因素[J].中国养兔,2007(3):40.
[5] 商国霞.提高家兔繁殖率的技术措施[J].北方牧业,2007(18):22.
上一篇:配种期母猪饲养管理技术
下一篇:提高种猪繁殖潜力的饲养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