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病害研究进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明锋 时间:2015-01-02
  4.2治疗方法研究
  4.2.1病毒性疾病。鳜鱼病毒性疾病是近年来在广东流行的暴发性鱼病[30],目前对该病尚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后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水溶液,隔1 d泼洒1次,连用2~3次,同时将乳酸·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同VC、VE提前1 h投喂饵料鱼,再将饵料鱼投喂鳜鱼,连续2~3 d,有一定疗效[17,30]。
  4.2.2细菌性疾病。鳜鱼细菌性疾病常见的有白皮病、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细菌性败血病等疾病[10,15,17,20,24,31-34]。如细菌性烂鳃病,病原体为鱼害粘球菌,该病发展迅速,在短期内可形成死亡高峰。水温在15~20 ℃时,用10 g/m3漂白粉溶液浸洗鱼种15~20 min,可预防该病。发病后,用大黄氨水溶液3 g/m3全池泼洒,连用2次,具体方法是:1 kg大黄用20 kg 0.3%氨水浸泡12~24 h,药液呈棕红色后,将药液和药渣用池水稀释后全池泼洒,间隔2 d再用1次[10]。
  4.2.3真菌性疾病。危害鳜鱼的真菌主要是藻菌种类,鳜鱼真菌性疾病主要是水霉病[10,15,17-19,34-40]。该病是由水霉菌感染而引起,在苗种和成鱼阶段均可发病,以苗种阶段易发,危害大。鱼卵孵化期,每天用1.5 g/m3高锰酸钾、2%~3%食盐水泼洒,可防治水霉病[37]。病鱼用2%食盐水浸泡10 min,也可用1%食盐水加几滴食用醋浸泡5 min,效果较好[34]。
  4.2.4寄生虫性疾病。鳜鱼寄生虫性疾病主要有斜管虫病、车轮虫病、鲺病、中华鳋病、锚头鳋病、小瓜虫病、指环虫病、舌杯虫病、隐鞭虫病、巴豆虫病、藤本嗜子宫线虫病、范尼道佛吸虫病、尾孢子虫病等[5-8,10,12,15,17,20,24,28,31,33-34,41-43]。如鲺病是由鲺寄生于鳜鱼体表引起,以其倒刺刺伤所寄生的鱼体,吸食血液,同时将分泌的毒素带入鱼体,引起伤口内部组织溃烂,造成鱼极度不安,狂游,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最终死亡[5,10,20]。对发病的鳜鱼,采用5%食盐溶液浸泡可以有效地使寄生在鱼体表面的鲺脱落,一般浸泡15 min左右,浸泡时间可以根据鱼的活动状况和体表虫体脱落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5,10]。对于大面积池塘养殖不方便用食盐溶液浸泡的,也可采用马尾松枝300 kg/hm2扎成多束散放塘中浸泡,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20]。
  4.2.5其他病害。鳜鱼其他病害见诸报道的主要是孵化过程中出现的剑水蚤和养殖过程的螯虾[35-36,44-45]。前者采用人工过滤和药物杀灭,后者可以药物杀灭,也可以人工捕捞,综合利用。
  5前景展望
  目前,鳜鱼病害研究还不十分成熟,有些疾病的病原体还不能完全确定,治疗方法的研究也多是参考其他家鱼养殖的方法和总结生产者的经验,有些还缺乏理论佐证。今后,应加大病原体及流行病学等基础性研究力度,在防治方法上应侧重生态防治方法的研究,通过水体调控、生物调控等措施,保证鳜鱼的健康生长,最终实现鳜鱼的健康养殖[6]
  6参考文献
  [1] 吴淑勤,李新辉,潘厚军,等.鳜鱼暴发性传染病病原研究[J].水产学报,1997,21(S1):56-60.
  [2] 李新辉,吴淑勤,潘厚军,等.一种快速检测鳜鱼病毒方法[J].中国水产科学,1997,4(5):112-114.
  [3] 李新辉,吴淑勤,李凯彬,等.鳜鱼病毒核酸随机引物扩增与克隆[J].中国水产科学,1999,6(4):21-24.
  [4] 李新辉,吴淑勤,李凯彬,等.鳜鱼病毒核酸的初步分析[J].水产学报,2000,24(2):171-174.
  [5] 罗宇良.网箱养鳜病害2例及防治[J].水利渔业,1999,19(4):42.
  [6] 于科,王志远.鳜鱼粘孢子虫感染一例[J].内陆水产,1997,22(9):26.
  [7] 顾晓.鳜鱼藤本嗜子宫线虫病的发现[J].科学养鱼,1996(2):33.
  [8] 王桂堂.鳜消化道内寄生范尼道佛吸虫月份变化的初步观察[J].水生生物学报,2003,27(1):108-109.
  [9] 陈建酬,唐冬生,高雅妮.珠江三角洲鳜鱼暴发流行性疾病的调查及防治措施[J].水利渔业,2003,23(4):57-59.
  [10] 单晓鸾.鳜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及其防治[J].内陆水产,2005,30(3):28-29.
  [11] 郭兆俊,孙志周.鳜鱼常见病及其防治新技术[J].内陆水产,2003,28(5):30.
  [12] 罗永光.鳜鱼尾孢虫病的综合防治[J].中国水产,2002(8):54-55.
  (下转第306页)
  (上接第304页)
  [13] 王昀,方彰胜,但学明.鳜鱼暴发性流行病防治初探[J].科学养鱼,2002(9):45.
  [14] 朱士祥,吴庆渠.鳜鱼养殖技术试验[J].齐鲁渔业,2002,19(8):38-39.
  [15] 吴遵霖,李蓓,李桂云,等.配合饲料网箱养鳜影响因素的研究[J].水利渔业,2000,20(2):37-39.
  [16] 王雪良,刘培作,夏来根,等.鳜鱼暴发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及相应对策[J].科学养鱼,2003(2):42.
  [17] 宋长太.鳜鱼常见病害及防治[J].中国水产,2002(8):55.
  [18] 何晏开,余幼如,印建平,等.鳜鱼苗种生产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J].内陆水产,1994(5):13~14.
  [19] 郑文彪.鳜鱼(桂花鱼)的人工养殖(下)[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0] 李明锋.鳜鱼苗种繁育与养成方法[J].饲料研究,1999(4):36-41.
  [21] 申德林.安徽省鳜鱼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J].科学养鱼,2003(7):4-5.
  [22] 芮平禄,陈克平.优质大规格鳜鱼种培育技术[J].内陆水产,2007,32(5):29-30.
  [23] 陶志明.提高鳜鱼养殖产量的技术措施[J].内陆水产,2006,31(2):27.
  [24] 刘奕秋,余乾道.山塘小水体高产混养鳜鱼增效技术[J].水利渔业,2003,23(6):28-29.
  [25] 周建立,王永华.蟹池套养鳜鱼生态养殖技术[J].水产养殖,2002(3):6-8.
  [26] 冯当扬.小型网箱养殖鳜鱼对照试验[J].内陆水产,1998,23(3):12.
  [27] 廖国璋.鳜鱼暴发性流行病成因及对策的探讨[J].水产科技,1996(1):19-22.
  [28] 顾志华.鳜鱼夏花当年养成商品鱼技术[J].水产养殖,2000(5):13-14.
  [29] 梁旭方,蔡志全,刘韬,等.人工饲料当年苗种网箱养殖商品鳜生产性试验[J].水利渔业,1999,19(2):18-21.
  [30] 袁进洪,徐忠杰.鳜鱼暴发性出血病的防治[J].科学养鱼,2002(5):44.
  [31] 陈志平.蟹池套养优质鳜鱼养殖技术要点[J].内陆水产,2008,33(4):21-22.
  [32] 刘奇飞.小体积网箱养殖鳜鱼技术[J].淡水渔业,2000,30(8):25-26.
  [33] 王忠,张书俊,程华.鳜鱼常见病的防治方法[J].内陆水产,2004,29(9):29.
  [34] 任卫东.鳜鱼常见病害防治[J].北京水产,2001(1):29.
  [35] 李志成,潘嘉传,荣家平.鳜鱼规模化繁育及提高苗种成活率的技术[J].淡水渔业,2002,32(5):15-16.
  [36] 俞小先,吴婷婷.鳜鱼人工繁殖和夏花培育研究[J].淡水渔业,1996,26(3):29-31.
  [37] 卢焱清,何晏开,余幼如,等.鳜苗种大批量繁育技术和工艺的研究[J].水利渔业,1994(5):21-23.
  [38] 薛仁宇,易剑国.鳜鱼人工繁殖和夏花培育技术[J].渔业现代化,1997,24(6):7-9.
  [39] 张伟,张茂友.鳜鱼苗种繁育技术的研究[J].科学养鱼,1996(3):6-8.
  [40] 钱勇,卞云斌,程龙兴.鳜鱼人工繁殖[J].水产科技情报,2001,28(2):73-75.
  [41] 张效新.池塘专养鳜鱼技术[J].齐鲁渔业,2002,19(12):27-28.
  [42] 丁时斌,曾立君.网箱养殖商品鳜鱼试验[J].内陆水产,1995,21(6):5-6.
  [43] 梁桂英.鳜鱼苗当年养成商品鱼试验[J].淡水渔业,1995,25(4):33-35.
  [44] 余建波,李德秋,许宝红.鳜鱼的人工繁育技术[J].内陆水产,2006,31(5):23-24.
  [45] 朱士祥,吴庆渠,赵西才,等.鳜鱼生态养殖及育种技术[J].水利渔业,2002,22(5):41-42.
  [46] 冯景和.鳜鱼的集约化养殖[J].科学养鱼,1998(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