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平原小麦高产高效平衡施肥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丁楠 时间:2015-01-02
  摘要阐述冬小麦的营养特性、需肥规律与平衡施肥的增产增收效应,并提出淮北平原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的平衡施肥技术。
  关键词小麦;营养特性;平衡施肥;淮北砂姜黑土地区
  
  小麦是安徽省淮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51.2万hm2,占淮北地区耕地面积的71.2%,占安徽省小麦播种总面积的73.6%;小麦总产量814.3万t,占全省小麦总产量的80.0%[1-2]。发展小麦生产对保障淮北地区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淮北平原土壤类型主要是砂姜黑土,有效养分含量较低,一般不能满足小麦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需要施肥才能获得高产。因此,开展小麦高效施肥技术研究,对促进小麦产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在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IPNI的资助和安徽省农科院土肥所专家的指导下,笔者进行了小麦高产平衡施肥试验,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应。
  1小麦的营养特性和养分吸收规律
  据研究,小麦产量3 270~8 250 kg/hm2,需从土壤中吸收氮66.0~235.5 kg、磷22.5~93.0 kg、钾85.5~216.0 kg,平均每生产100 kg小麦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N)2.6 kg、磷(P2O5)0.96 kg、钾(K2O)2.9 kg,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比例为2.7∶1∶3.1。不同产量水平下,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存在差异,产量越高,吸收的养分数量越多,但每生产100 kg小麦籽粒,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比例大体接近。
  小麦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数量不同。小麦一生对养分的吸收有2个高峰:一是越冬前,二是拔节至孕穗期。越冬前小麦吸收的氮、磷、钾养分数量分别占总吸收量的19.5%、19.0%和13.9%,对氮的吸收比例稍大。拔节至孕穗期,氮、磷、钾吸收量分别占总量的32.0%、38.5% 和48.1%,养分吸收达到高峰,同时对磷钾的需要量超过氮素。除氮、磷、钾外,小麦正常生长发育还需要吸收硫、锌等多种中微量元素。据报道,每生产100 kg小麦籽粒约吸收锌9 g,虽然绝对数量很少,但它对小麦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缺乏会造成严重的缺素症状,导致小麦减产。小麦对锌的吸收越冬前较多,抽穗成熟期达到高峰,占整个生育期吸收量的43.2%。小麦对其他中微量元素的吸收与锌相似[3]。
  2平衡施肥的增产增收效应
  临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安徽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共同承担了中国—加拿大小麦平衡施肥国际合作项目,在临泉县杨桥和白庙等乡镇小麦主产区,连续多年开展小麦高效平衡施肥技术研究,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和节肥节本效果。与不施钾肥的对照或农民习惯施肥法相比,氮磷钾配合的平衡施肥小麦植株叶色浓绿,生长旺盛健壮,抗病虫害能力明显提高。最佳施肥OPT(N180P90K90)处理小麦产量较不施氮肥的对照(OPT—N)提高15.9%~44.7%,较不施磷肥的对照(OPT—P)增产5.6%~11.8%,较不施钾肥的对照(OPT—K)增加10.5%~13.2%,3年平均增产率分别为23.4%、8.1%和11.7%,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每千克 N增产小麦4.55~8.68 kg,每千克P2O5增产小麦3.00~6.71 kg,每千克K2O增产小麦5.83~7.43 kg,平均增产效率为6.06 kg/kg N、4.77 kg/kg P2O5和6.63 kg/kg K2O。在施N 180 kg/hm2、P2O5 90 kg/hm2、K2O 90 kg/hm2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氮、磷、钾肥施用量,小麦产量增加不明显。多年大面积示范表明,氮、磷、钾配合施用的平衡施肥技术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和节本增效的作用[4]。
  3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平衡施肥技术
  根据多年平衡施肥试验和示范结果,结合小麦的需肥规律和当地土壤养分状况及气候条件,拟定安徽省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冬小麦高产高效平衡施肥技术方案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