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朱永利 许爽 时间:2015-01-02

  4.2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认真搞好项目规划,要做到有特色、有重点、有项目。“有特色”就是根据区县自身资源、优势产业、区位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目标任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体现自身特色;“有重点”就是要根据区县主导产业,结合现代农业特点和建设目标,确定发展重点和模式,要做到结构合理,主业突出,品质提升,规模做大;“有项目”就是要根据整体规划,结合区县自身优势设计包装一批项目,做好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储备推广工作,用项目争取政府优惠政策和支农资金,用项目推进招商引资,调动社会力量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
  4.3坚持机制创新,注重实效
  一是探索创新的良性投入机制。突出政府和农户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投资主体地位,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现代农业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农户的主体作用,把科学的规划通过民主决策转化为群众自觉的建设行动,激发农户主人翁的责任感和创造活力,让农户真正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力军和受益者;二是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通过支持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能力,真正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壮大西安市优势特色产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4.4加强农业设施建设,做好基础条件保障
  一是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加快排灌泵站配套改造、水源工程建设,提高农田防汛抗旱能力;二是大规模实施土地治理,加快中低产田改造,鼓励农民开展土壤改良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为提高土地产出率探索新途径;三是大力推行节本、省工、降耗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推广节水灌溉,搞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加大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力度,逐步建立西安市耕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逐步提高耕地质量和高产稳产农田比重;五是支持农用工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和综合效益;六是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信息化网络,提升信息服务水平,促进农产品的顺畅流通。
  4.5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强化科技支撑
  当今世界农业的潮流是建立“高效、低耗、持续”的发展模式,农产品市场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科学技术尤其是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已被广泛运用。因此,必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一要根据农业生产需求加快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步伐,尽快培育出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优良品种;二要结合生产实际,开展农作物超高产栽培技术和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研究,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对先进、实用的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大面积推广,促进生产关键技术的优化组合,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为提高产量奠定基础;三要实施人才培养与引进项目。培养造就高水平的学术人才,特别是科技领军人物,鼓励社会各方积极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合作,为科技创新奠定人力基础;四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生产实际的需要,搞好示范园点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园(点)运用先进技术和建设现代农业的示范作用;五要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4]。
  发展现代农业,要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全市农业综合生产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大力推进农业发展的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高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农业品牌战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将贯穿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全过程。
  5参考文献
  [1] 屈振国,朱凯生,尤恒.现代农业建设的新思路[J].江苏农村经济,2008(11):32-33.
  [2] 刘宁.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思考[J].思想战线,2008(6):135-136.
  [3] 孙雷.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J].上海农村经济,2008(11):4-7.
  [4] 徐旭晖,曾艳,喻国华.现代农业建设的国际经验及中国实现途径[J].南方农村,2008(5):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