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秸秆全量机械化灭茬快腐还田水稻栽培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5-01-02
机械旋耕时,一是田间水层要控制适度,如果水层太浅或无水层,容易出现刀滚拖板粘泥及机具作业负荷过大等现象;水层过深时,产生草与泥分离,容易出现秸秆漂浮,埋草效果较差,埋茬率降低,对人工插秧和机插秧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作业前应把水层控制在3~4 cm,浸泡3~4 h,做到浅水旋耕。二是采用2次作业的方法,第1次机具前进速度宜慢,旋耕深度在20 cm以上;第2次速度可稍快,旋耕深度要求25 cm以上,确保80%以上的草能埋入土中。水稻正常进行移栽、抛栽或机插秧。
2.3调氮增肥
旋耕前,在田面均匀施入有机肥和化肥。调氮增肥,一是增施氮肥。小麦秸秆全量还田草量大,而秸秆本身的碳、氮含量比例为50∶1左右,腐解所需的比例为25∶1左右,因此秸秆在腐解为有机肥的过程中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等元素,生产上要补施一定量的氮肥。一般秸秆4 500 kg/hm2还田时,基肥需施尿素150 kg/hm2左右,5~7 d后施苗肥尿素225 kg/hm2左右。二是增施生物有机肥。试验表明,增施生物有机肥1 500 kg/hm2以上,15 d左右秸秆腐解发黑,能有效促进秸秆腐解。增施氮肥,调节碳氮比,防止秸秆腐烂分解与水稻争氮,影响壮苗早发。
2.4控水调气
麦草在腐烂发酵过程中产生有毒物质抑制稻苗根系的发生和吸收功能是造成水稻僵苗的根本原因。稻苗栽后5 d以上,基本都已扎根活棵,10 d左右明显恢复生长。如果秸秆发酵过程中长期泡水,秸秆腐解产生的有毒物质不能及时排出,大量集中在根层土壤中,稻苗生长则会受抑制,应该及时脱水通气,促进根系生长。因此,进行秸秆还田的水稻田水浆管理必须采用干湿交替的模式,泡水1~2 d,通气2~3 d,切忌深水长沤、通气不畅而影响水稻生长。总之,水浆管理要到位,前期防止秸秆分解的有害气体释放不出来,造成水稻僵苗;中期防止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下降,影响水稻根系活力。
3参考文献
[1] 李德山,王冬梅.麦秆还田机插水稻栽培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9(20):16-17.
[2] 金亚放,柯福源.麦秆还田有机氮素对水稻增产的机理[J].上海农业学报,1991,7(2):62-66.
[3] TANAKA F,陈晓玲.麦杆还田的水田中稻根伸长抑制剂的毒效鉴定和测定[J].农业科技情报(西南农学院),1991(2):34-39.
[4] 刁晓林,曾祥亮,龚振平,等.秸秆还田对水稻生育期间土壤溶液中养分变化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41(4):43-48.
下一篇:优质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及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