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地区水稻有机栽培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1-02

              作者:刘 海  黄文  陈 超 杨银阁 曹海鑫 刘科研

  摘要从品种选择及处理、播种、苗床管理、插秧、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阐述了通化地区水稻有机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地区的水稻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有机栽培;播种;插秧;田间管理;通化地区
  
  有机水稻是我国有机农业的重要发展领域,有机稻米的生产过程是不使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物质,也不采用转基因技术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用种养结合、循环再生、维持农田生态系统持续稳定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进行生产的过程。吉林省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创立一套有机水稻栽培技术模式,其中由水稻、萍、蟹构成立体结构,三者利用同一有限的土地资源作为载体,多层次利用太阳光能,充分利用水资源,构成一个立体农业的开放系统[1-5]。可收生态蟹225~300 kg/hm2;有机水稻6 000 kg/hm2以上。该项技术2004年通过吉林省鉴定,2007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品种选择及处理
  
  选适宜当地的优质水稻新品种,如中早熟品种通粳612、通粳777、白粳1;中熟品种通粳889;中晚熟品种吉粳
  88、吉粳83;晚熟品种秋田小町等品种。3月28日左右,选择晴朗天气晒种1~2 d,每天翻动2~3次。用45~50 kg温清水加12 kg粗盐,待盐全部溶解后,放入种子进行选种,种子捞出后用清水透2遍[6]。4月3日左右浸种。选用生石灰5 kg对水60 kg,浸稻种50 kg,每天搅拌2次,在室内浸种5~7 d。农户可采用火炕进行催芽。在火炕上垫上木板,铺上草袋片,再堆放种子,种子堆30 cm厚,用40~50 ℃温水浇湿,拌匀后再盖上用开水烫过的麻袋片盖严保温,然后火炕加温,使种子堆内达到28~30 ℃,每隔4 h均匀翻动1次,2 d左右即可破胸,稻芽露白时立即摊放在阴凉处等待播种。
  
  2播种
  
  苗地选择当地黑土层深厚、微酸性、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无污染的旱田地块作苗床。床长20 m、宽
  1.9 m,床高10 cm,沟宽40 cm,床面要耙细整平。施无污染腐熟过圈土粪20 kg/m2,均匀混拌床面10 cm深的土层内。苗床在播种前一天浇透底水。4月10—13日,气温稳定通过6 ℃(时冷尾暖头)进行播种。播催芽种子150 g/m2。播种后用细眼喷壶浇水定种,随后覆盖1 cm厚的过筛的山皮土(腐殖土),覆土厚度要均匀。每0.5 m插1根竹弓条,中间高40 cm,弓条中间用绳拉紧后盖膜。采用双幅开闭式盖膜,膜上面用绳封好压紧。
  
  3苗床管理
  
  播种后至出苗,要保温、保湿、促进出苗,发现顶盖时及时补水碎盖。并选择苗床中央部位放好温度计,以利掌握床内温度变化情况。秧苗出齐后,把床温调节控制在25 ℃以下,超过25 ℃时应通风炼苗,随着秧苗生长,通风可由小到大,并做到白天通风夜间保温,以促壮根。2叶时要特别注意保温,严防寒潮侵袭,保证秧苗安全离乳[7]。3叶过后视天气情况可进行大通风,并逐步转入自然炼苗阶段。终霜前夜间保温盖膜,终霜过后昼夜揭膜进行自然锻炼。稻苗在1叶1心时人工及时拔除苗床杂草、用醋精3瓶对水15 kg防治立枯病。苗床底水足,秧苗3叶前一般不浇水,防止秧苗徒长。如果土壤过干,早晨观察苗尖水珠小或无水珠立即浇水。3叶后,每隔3~5 d浇1遍透水,如果遇上雨天,揭膜淋雨最理想,杜绝沟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