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稻栽培技术
摘要从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适期播种、田间管理、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旱稻栽培技术,以期为水稻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旱稻;品种选择;适期播种;田间管理
旱稻是指在旱田条件下,选用耐旱性较强的优质水稻品种,采用旱直播,整个生育期以自然降雨为主;在生育的关键时期,遇干旱时要适当补给水分,使水稻在土壤比较湿润的状态下,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实。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旱稻种植面积不断上升,旱稻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将旱稻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由于旱稻的播种期比水稻播种育苗期晚,因此在品种选择上要考虑成熟期早的品种。江苏省最近通过国家审定的品种有天井4号(丰优109)、天井5号(特优13),在旱作条件下,这2个品种全生育期136~140 d;还有502等品种,都适合江苏省种植。晒种、选种、浸种、种子消毒同普通水田移栽稻。一般浸种2~3 d,早季浸种3~4 d,中、晚季浸种2 d左右,并注意换水透气。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以催芽播种为好。但如果土壤水分不足,则不宜催芽,以免发生干芽现象,只可浸种到颖壳发白[1]。早稻苗期常受地下害虫为害,造成缺苗断垄,影响产量。主要害虫有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其中蝼蛄最为普遍,需要在播种前用药剂拌种。将吸足水分的种子摊开晾至颖壳发白再进行拌药,通常用呋喃丹拌种。
2适期播种
整地时期和方法因地区、气候、土壤、栽培季节和前作种类等而不同。熟土杂草多,不宜早翻耕、早整地,以免杂草滋生。新开垦地可耕后即整,整后播种。因各地气候条件和茬口而不相同,一般土温达到12 ℃以上时开始播种。长江流域在4月上旬开始播种。在缺乏灌溉条件的地区,早稻播种期主要应根据各地雨季迟早而定,即在雨季开始时播种,以满足生长期间的水分要求[2]。旱稻播种方式有条播、撒播、点播3种。条播应用最多,由于播种机具不同有宽幅和窄幅2种。机器播种,行距小而播幅窄。人工开沟播种,行距大而且播幅宽。条播以宽行为好,行距为25~30 cm。也可以穴播,穴播应采用宽行窄株,行距为30 cm,株距为10~15 cm。播种量的大小应根据品种分蘖力的强弱和发芽率的高低,同时还要注意土地的肥瘦、有无灌溉条件等。一般春播45~90 kg/hm2,夏播90~105 kg/hm2。
3田间管理
播种后降雨会使表土板结,严重妨碍出苗。因此,当出苗率达到20%~30%时,应进行搂苗。旱稻出苗后应及时查苗。采用条播或点播,实际上手工操作难以达到均匀播种;另外,由于其他原因也可能造成缺苗断垄,因此必须及早进行间苗补苗。一般选择雨天或阴天,在2叶1心时,采用移密补稀方法,弥补缺苗,以确保全苗。缺苗严重的可用浸种催芽种子及时补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