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分析及控制对策
摘要综述了农产品农药残留现状,分析了农产品中农药残留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降低农药残留的对策,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
关键词农产品;农药残留;农产品质量安全;对策
农药残留是指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农药后一定时期内残留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及环境中微量的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残留的数量叫农药残留量,以每千克样本中有多少毫克(或微克、纳克等)表示。农药残留是使用农药后的必然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农副产品上的残留量超过限量,人畜长期食用后会引起慢性中毒或病变,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为维护消费者利益,提高农产品质量,控制降低农药残留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农药残留现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安全。在农业生产中,由于农药、化肥等农业化学投入品的使用,导致农作物严重污染,人们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经常发生。2010年1月25日至2月5日,武汉市农业局在抽检中发现来自海南省英洲镇和崖城镇的5个豇豆样品水胺硫磷农药残留超标,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社会各方关注,豇豆产地收购价与销售批发价均出现大幅下滑。
农药残留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常常被进口国当作借口阻挡在门外,不仅给农户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还导致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减弱或下降,引起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纠纷。国际市场对出口农产品安全要求很高,从2000年起,欧盟等国家对农药残留颁布了更严格的标准,从2006年5月29日开始,在日本市场流通的生鲜食品就适用肯定列表制度,一棵白菜要检测20个项目,最多的一种农产品要检测50个项目,合格后才能通关。
宝鸡市从2002年开始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2008年7月宝鸡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正式成立,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4名,配备1辆检测车和3台速测仪器,可现场对全市各个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市属9县3区中,陈仓区也成立了独立的农产品检测站,凤翔,岐山、太白、扶风4县检测项目也落实到位,其余各县均在农口部门设立了农产品监测机构。从上到下,初步形成一个监测网络体系,无公害农产品工作逐渐步入规范、有序、快速发展的轨道。目前宝鸡市衡量农药残留的指标是抑制率,抑制率>70%为严重超标。2009年定量检测样品175个,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杨凌)检测,合格率97.7%。定性速测蔬菜、水果、食用菌、畜产品样品7 893个,合格率99.7%。
2影响农药残留量的因素
2.1使用剧毒、高毒农药
首先,蔬菜上使用的有机磷农药,如甲胺磷、水胺硫磷等,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这些农药毒性一般较大,有蓄积性,如果被施用于生长期较短、连续采收的蔬菜,则很难避免因残留量超标而导致人畜中毒[1]。另外,不同种类、理化性质和加工剂型的农药中,受热、光和生物体的影响少,分解慢,发挥性小,残效长,其残留量就大。其次,高毒农药成本低、利润高,农药经营者为了追求利润仍然私自销售。少数农民缺乏科学使用农药知识,经常滥用农药,为了争取水果、蔬菜早上市,使用化学制剂、激素类物质,促使果蔬超越其生长阶段的环节催熟,从而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2.2增加农药的用量和使用次数
有些农民认为规定的农药使用剂量太低,为了防治病虫害达到效果,盲目加大剂量和防治次数,致使残留量增高[2]。蔬菜的生育期短,用药次数频繁,使病虫产生抗药性,造成残留量相应加大。菜豆、韭菜、小黄瓜、芥蓝菜等蔬菜可长期而连续多次采收,需要长期且连续地喷洒农药,污染机率相对较大。
2.3施药时间不当
施药时间距离收获期越近,残留量就越高。有些农民违反农药施用安全期的规定,为了提前上市出售,在农药未完全分解时就采收蔬菜,导致果蔬产品中农药残留量超出国家标准,不仅使生态环境受到污染,更为严重的是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