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湿地的价值及其开发利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琦 时间:2015-01-02
  摘要阐述了盘锦湿地的概况与价值,并对在保护与管理盘锦湿地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对盘锦湿地进行科学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盘锦湿地;价值;保护;对策
  
  湿地是重要的国土和自然资源,它如同森林、耕地、海洋一样具有多种功能。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水域。湿地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体系,包括湿地组成部分、湿地功能和属性;其组成部分是指它的生物和非生物特点,如土壤、水、植物和动物。湿地体系直接养育着亿万人民,人民除直接利用湿地外,也从湿地的功能和服务中受益,如湿地控制洪水、调节水流和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降解污染物等[1-3]。
  但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农业用地扩张和经济发展,对湿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湿地面积减少,功能和效益下降,湿地水资源过度开采,导致湿地水质碱化,湖泊萎缩;长期承泄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导致湿地水污染,严重危及湿地生物的生存。考虑到湿地在人类社会生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其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一步认识湿地,并积极做好湿地保护工作,对保护人类自己和维护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现就盘锦湿地的价值与管理进行如下探讨。
  1盘锦湿地概况与价值
  1.1自然概况
  1.1.1盘锦湿地生态系统构成。盘锦湿地位于盘锦市辽河三角洲最南部的大辽河、双台子河和大凌河入海口处,行政区划跨盘山、大洼2县,总面积16万hm2,属滨海湿地复合生态系统,分为芦苇沼泽、滩涂、浅海海域和河流、水库及水稻田6种湿地生态类型[4]。
  1.1.2地貌。地貌类型为辽河下游冲积平原,区内地势低洼平坦,海拔高度为1.3~4.0 m,坡降为1∶20 000~25 000,河道明显,多为苇塘泡沼和潮间带滩涂,包括小面积的冲洪积平原。
  1.1.3气温。盘锦湿地处中纬度地带,属北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区。年平均气温8.4 ℃,年平均降水量623.2 mm,年蒸发量1 669.6 mm,是年降水量的2.7倍;平均干燥度为1.1,属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由于受渤海的影响,主导风向是西南风。
  1.1.4水文。区内集水来源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其中地表水包括流经该区入海的双台子河、大辽河、饶阳河、大凌河等河流水系和降水的地表径流。双台子河和大凌河为形成和维持该区湿地生态系统的主导因素。其中双台子河流域面积219 000 km2,全长1 390 km,年平均径流量44.7亿m3(铁岭站)。大凌河流域面积为23 549 km2,河长397 km,年径流量20.2亿m3(锦州站)。
  1.1.5植被。盘锦湿地植物区系属华北植物区,受区域湿地生态环境影响,分布种类比较单一,主要由盐沼和耐盐植物组成,据调查,有维管束植物126种,多为草本,其中芦苇为优势种类。
  1.1.6野生动物。鱼类有124种,隶属19目57科,其中淡水种类8种,海洋种类41种,洄游种类16种。昆虫299种,隶属11目79科,水生昆虫是水禽的主要食物。鸟类253种,主要种类有丹顶鹤、白鹤、黑嘴鸥、黑尾塍鹬等,在众多鸟类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5种、二级保护鸟类28种;有中日候鸟保护协定规定保护的鸟类145种、中澳候鸟保护协定规定保护的鸟类47种。
  1.2生态功能与价值评价
  1.2.1泻洪和净化污水的功能。盘锦湿地内大面积芦苇植被的发达根系,具有极强的吸收、转化功能,对流入辽东湾的污水起到降低有害物质含量、降解有害物的作用,保障了渔业资源的生存环境。
  1.2.2调节区域气候环境功能。盘锦是一个少林地区,其区域大气循环主要依赖于这块湿地。据有关资料报道,1 m2沼泽湿地1年内可以吸收13.75 kg CO2,释放10 kg O2,产生15 kg生物量。总体来讲,盘锦地区能够拥有新鲜的空气、适宜的湿度和晴朗无沙的天气,与大面积芦苇沼泽湿地是分不开的。
  1.2.3科研价值。盘锦湿地岸滩的淤积演变过程就是辽河三角洲乃至下辽河平原形成过程的缩影,这一岸滩类型在全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该区内分布的120余种维管束植物中,有优势种30余种,主要有芦苇、翅碱蓬、灰绿碱蓬、香蒲等,在滩涂生长的翅碱蓬单一群落,生长季节一片赤红,是我国沿海少有的自然景观;陆上沼泽环境是以芦苇居绝对优势的耐盐植物群落,是世界上面积较大的芦苇沼泽湿地。这种红绿分明的带状植物分布规律在我国沿海很少见,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重要的科研价值。
  1.2.4保护物种功能。盘锦湿地丰富的植物资源、特有的植被类型与生态环境养育着丰富的动物资源与特有的动物群落,是天然的物种基因库,尤其是多种珍稀鸟类理想栖息繁殖地和迁徙停歇地。在全区分布的405种脊椎动物中,仅鸟类就有264种,是野生丹顶鹤繁殖分布的最南限,也是世界上黑嘴鸥种群最大面积的繁殖地,每年迁徙经过该区的丹顶鹤有800余只,繁殖的黑嘴鸥有3 200余只;而广阔的退海滩涂,也为西伯利亚—东南亚迁飞的涉禽提供了重要的停歇和取食场所,在湿地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居于重要地位。
  1.2.5高能量的生物生产力。区内大面积的芦苇湿地,分布有丰富的纤维植物、饲料植物和药用植物,尤其是芦苇资源,每年可生产芦苇30万t,是造纸的主要原料,每吨芦苇生产的纸浆相当于2 m3木材的纸浆产量,年产30万t芦苇就相当于60 m3的木材,用材林需20年成材,而芦苇每年可收割1次,可见其生产能力之高,因此,对于湿地保护,不仅可维护极高的生物生产力,又能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1.2.6巨大的经济价值。根据一些学者所做的湿地价值评估方法,对盘锦湿地的各类系统构成进行货币化评价,包括湿地产品的直接使用价值、服务功能价值、间接使用价值、目前通过非使用价值4类经济价值测算,盘锦湿地货币价值总金额为100亿元,尽管这个测算结果在学术界还存在一定争议,但对于盘锦湿地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可以有一定的了解。
  1.3管理现状
  鉴于盘锦湿地的重要生态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为加强其保护,并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盘锦市政府于1985年划建了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范围包括了盘锦湿地保存较好的12.8万hm2湿地面积,保护区于1988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4月,加入“东亚及澳大利西亚涉禽迁徙航道保护区网络”,成为国际上重要的涉禽保护区之一。
  保护区管理处成立16年来,在湿地保护、管理和科研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保护了湿地资源,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基础。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赵圈河、东郭、混江沟、滩海4个管理站,建筑了黑嘴鸥繁育人工岛4处(总面积153.3 hm2),圈护土地380 hm2,建成鸟类救护中心2 000 m2,并为赵圈河管理站配备了水电、通讯等配套设施。二是宣传教育。几年来,发表各类宣传稿件800余篇、图片100余幅,对扩大自然保护区影响和加深人们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了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三是法制建设。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制定了《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把保护区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四是科研合作与交流。几年来,完成了“盘锦湿地鸟类区系调查及综合利用研究”、“辽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及生物多样性的遥感监测研究”和“黑嘴鸥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的研究”等多项研究工作。在国际合作方面,先后与自然基金会和日本进行了黑嘴鸥的生态研究和环志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不仅锻炼了保护区科研队伍,也积累了基础资料,为保护区今后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