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开放式公园形式变化研究——以昆明市翠湖公园为例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素璇 樊国盛 时间:2015-01-02

  摘要以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公园的发展为例,对昆明市开放式公园形态变化以及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并提出城市开放式公园的设计理念与设计原则,结合现代园林城市的特点,建立和谐、生态的开放式公园,使公园自然、合理渗透到城市当中,以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开放式公园;翠湖公园;设计;合理化分析;云南昆明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园林城市争相出现。居民在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渴望惬意、休闲、美观、生态的生活环境。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市公园往往被限制在极为有限的空间内[1],与周边居民的关系极为密切,且与周边景致相融,对整个城市的景观、生态系统系具有重要作用。开放式公园作为公园管理的新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给城市居民带来更多的好处,且随着城市开放式公园的发展和演变,其对于中国当前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但作为公园形式、形态本身并没有很大的变化。因此,在布局、空间划分、边界处理、景观设计、种植模式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配置,才有更好的发展。
  1中国城市公园的发展过程
  中国是拥有园林艺术的古老国家之一,古老的文明创造了古老的园林文化。早在封建社会初期,中国就有较成规模的园林形式,当时的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寺庙园林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三大基本模式,其中寺庙园林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中少数的公共园林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演变,古代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也不再属于私人所有,享有他们的是普通的老百姓,但这些园林并不能满足大多数人们的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园林变得更为稀缺。因此,能够满足大多数人们休闲、娱乐、健身的开放式公园应运而生。
  1.1古典园林
  园林花园形成于农耕社会,当时的城市规模较小,没有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且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从属于自然的关系,人为自然中的组成体。此时的园林空间较少,以自然山水为主要绿色组成部分。从封建社会开始,人类对自然的从属地位逐渐减弱,更多是改造自然,城市逐渐扩大,但人们追求天人合一的绿色开敞空间、热爱自然生态环境、喜欢闲暇游憩生活的兴致始终如一。因此,各类私家园林相继建成,一些城市内部的古典园林受到城市规划制约,常常作为城市与建筑的附属物,在封闭中成为范山模水,移天缩地,实现自我的完美。
  1.2城市公园
  社会不断演变人们的生活形式,过去封建统治下的私有园林慢慢开放,成为公民可以享有的园林景观。通过拆除围墙、修改围墙、改造园区景观等措施,将过去的私家和皇家园林变成现在具有较大文化和艺术价值的公园,而这些公园的形成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园林的需求,由此衔生了各种现代公园。公园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城市经济、文化、科技水平和社会精神风貌[3]。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相应发展,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需要更多的是休闲的环境和空间,公园就是人们休闲、娱乐、健身的重要场所,对人们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生态、经济、人文等方面起着核心作用。
  1.3开放式公园
  中国的改革开放推动了整个中国的发展,使中国和世界更加密切地接轨。公园的发展也更加切合世界上先进国家的模式。在当前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开放式公园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国城市的开放式公园一般包括以下几类:①原来收取门票,后来免费开放的城市中心公园;②建园之初就是免费的大型城市公园;③城市广场;④社区或者街心公园;⑤带状公园[4-5]。开放式公园更能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缓解精神压力,特别为低收入劳动者提供免费休憩、娱乐、健身的场所和空间,更大限度地为城市居民提供服务。开放式公园除了具备公园的普遍作用以外,具有的最大价值就是具有更大的游人容量,为更多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成为城市绿地系统中更加融合的组成部分。
  2昆明市翠湖公园概况
  2.1自然条件
  昆明市是云南的省会城市,因为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因此拥有春城的美誉。全市四季温差不大,早晚温差较大,气候环境良好,植物资源丰富,适合植物的生长发育,特别适合花卉植物的生长,因此也有花都的美誉。翠湖公园在昆明城西南部,面积21.6 hm2,其中水面15 hm2,是一个以水体为主的古典建筑园林。翠湖公园作为昆明城中的重要公园,为昆明人提供了休憩娱乐场所。
  2.2历史概况
  翠湖俗名菜海子,以湖边多种菜而得名,建立于元朝末期。当时的翠湖与高原明珠——滇池相通,即“昆明池水三百里,菜海与之为一体”。后来因为城市变化、地理环境改变等,翠湖的面积不足原来的1/3,成为现在的翠湖公园。
  2.3改建过程
  由于昆明市为重要的旅游城市,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人口流动量越来越大,作为城市的中心公园,翠湖公园的收费管理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因此,在推进昆明市城市绿地系统发展的过程中,翠湖公园成为第一个改建的开放式公园,并且于2002年正式开放,免费入园。公园在基本保留原来的格局和布局外,加强了园内交通系统的设置,扩展了更多的活动空间,以便更多游人入园。
  3昆明市翠湖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开放式公园设计原则:具有生态性,满足游戏娱乐需求,符合园林审美原理,具备公园功能,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6-7]。
  3.1入口设计
  翠湖公园具有悠久的文化和历史发展过程,其入口设计别出心裁,具有中国传统风格和云南少数民族风格相渗透的特点。南门为其主要入口,入口处的花坛成为公园最先展现的亮点之一,迎合周围的湖光景致、门牌、楼阁,使公园一开始就具备美感。
  2002年公园改建成为开放式公园,入口设施并没有太多的改变,只是将过去的售票厅封闭,而将紧闭的大门敞开。其他次入口的设计也是相同,只是将过去比较陈旧和破损的门牌重新进行了装修。
  3.2道路设计
  公园以湖为主,人们除了在水中划船戏水之外,大多数的活动是在各个岛或者半岛状的陆地上游憩。翠湖公园的道路体系起到引导游人、连接各分区即各个岛的功能。公园的主路宽为4~5 m,周边配置高大乔木,以柳树为主结合花境和花坛,路两边临湖的地方设置休息座椅,依托附近种植高大的阔叶树以利于遮荫。次要道路宽度在2~3 m之间,联系各个分区和各个广场,次要道路周边布置茶室、桂花林、芭蕉林等景点,并利用分区的景色丰富道路景观。小道的布置在整个公园中较少,以石步、汀布、石板小道的形式出现。
  公园在改建之后,将过去封闭的场所开放,并修建更多的道路连接各个分区,形成环路体系。整个公园各个分区连接紧密,趣味性较强,景观特色突出。
  3.3分区景观设计
  公园本身作为古典城市公园并没有严格的功能分区,只有景观分区。古代设计者在设计时充分考虑景观变化和节奏变化,疏密结合,形成不同开放以及闭合的空间。
  成为开放式公园之后,翠湖公园的各个分区拥有各自不同的功能。根据人们的需求,有的空间成为人们健身的小型广场,有的空间成为人们集合嬉戏的地方,有的空间成为人们休息赏鱼的场所,有的空间成为人们观花观鸟的平台。这些开放的空间更好地体现了公园开放的价值,把公园的功能性发挥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