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纹枯病连续重发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5-01-02
2.4.1重治虫、轻防病。部分农户对病害的发生危害性和病害的预防工作认识不足,认为同害虫一样发生后打药既可控制,往往是发病初期不用药预防,等病害发生严重后,则病害已难以控制。同时,一些农药经营者为了以低价赢得竞争市场,在防治药剂配方中不用或减少杀菌剂使用量。
2.4.2防治时间偏迟。水稻纹枯病一般在分蘖后期至抽穗期发病最盛,分蘖盛期至孕穗期为横向扩散,随后进入垂直扩展,水稻抽穗期前后病情发展达到高峰期。根据纹枯病的发生特点,生产上应在水稻分蘖期发现病株后(病穴率达15%以上)就及早用药,以防止水平扩散。适期早用药,一是早期病情较轻,用药后病情容易得到有效控制;二是早期水稻群体少,水稻尚未封行,药剂容易喷啉到纹枯病发病的水稻基部,防治效果显著提高[2]。但传统农业栽培时,防治时间往往偏迟,待发现病害后才防治,效果甚微。
2.4.3防治药剂选用不当。井冈霉素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主要药种,该药具有内吸传导性,兼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但其持效期较短,在近年来水稻纹枯病发生严重的情况下,井冈霉素的防效更是难以保证[3]。
2.4.4防治喷水量过少。目前大多数农户防治水稻病虫喷雾药液量在240~300 kg/hm2左右,仅为正常防治要求药液量的30%左右。若在水稻封行以前用药,对纹枯病还多少有一些效果;如果在水稻中后期用药,则对纹枯病防效甚微。
2.5水肥管理不当
长期深灌,搁田过迟、不彻底,偏施、迟施氮肥,水稻郁蔽、徒长,均会促使水稻纹枯病发生和蔓延,加重危害程度。
3水稻纹枯病综合防治对策
3.1推广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方式,控病抑病
虽然直播稻有省工、节本的优点,但其产量潜力低、生产风险大、生态不友好,且杂草稻威胁大,纹枯病等病虫防治难,应予以控制。应积极推广水稻机插秧栽培方式,机插秧增产潜力高、稳产、高产,且由于水稻行距大、水稻封行期推迟,水稻纹枯病发生显著减轻,同时由于行距大,病虫防治易操作,防治效果显著提高。
3.2加强水稻栽培管理,促苗控病
3.2.1打捞菌核,减少菌源。在水稻秧田和本田翻耕、灌水、耙平时,大多数纹枯病菌核浮在水面,混杂在浪渣中,飘到田角和田边,可将浪渣打捞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菌源。
3.2.2合理施肥,健壮生长。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品种特性合理施肥,增强稻株抗病力。在施肥上要注意氮、磷、钾三要素的配合,农家肥与化肥、长效肥与速效肥的配合,切忌偏施氮肥和中后期大量施用氮肥,以防稻苗徒长和提早封行[4]。
3.2.3科学灌水、适时搁田。改变长期深灌的做法,实行浅水勤灌,分蘖后期要适时搁田,以降低株间湿度,控制无效分蘖,控制过早封行,促进稻株生长健壮。
3.3狠抓药剂防治,以药控病
采取“前压、中控、后保重点”的药剂防治策略。分蘖到拔节期控制病害水平扩展;孕穗到抽穗期控制病害垂直扩展;抽穗灌浆期保护功能叶不受侵害。
3.3.1适期用药。水稻分蘖盛期纹枯病穴发病率达15%时应用药防治,尽量适期早用药。
3.3.2科学选药。水稻纹枯病的防治药剂应选用井冈霉素与枯草芽孢杆菌,或蜡质芽孢杆菌,或己唑醇的复配制剂、苯醚甲环唑与丙环唑的复配剂、烯唑醇、己唑醇、戊唑醇、噻呋酰胺等长效、高效药剂,以提高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3.3.3正确喷药。在水稻中后期田间比较郁蔽的情况下防治水稻纹枯病,应适当加大用药量,并加足水量喷粗雾,用水量要达到750~900 kg/hm2,将药液淋到纹枯病发病部位的水稻植株基部,以提高防病效果。
4参考文献
[1] 张武利,曹炳宏,许成生.五河县2008年水稻纹枯病发生原因与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152.
[2] 裴吉兵.水稻纹枯病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13):166,169.
[3] 张国忠,李荣,林根土.井冈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9(6):104.
[4] 王乃中,李金兵,刘宝平.楚州区水稻纹枯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的改进[J].安徽农学通报,2008(4):102-103.
上一篇:门源县草地鼠虫害防治现状与建议
下一篇:浙南茶园主要病害种类及其发生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