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南部主产春季名特茶地区茶树绿盲蝽危害及防治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胡新民 时间:2015-01-02
  2.6成虫体壁坚硬,抗药性强
  茶树绿盲蝽是鞘翅目害虫,坚硬的胸背板和革质化的前翅基半部构成了绿盲蝽成虫坚硬光滑的体壁,农药在虫体壁上张力大,展布粘着性差,也难以透过虫体壁进入虫体内,触杀型农药对绿盲蝽成虫杀伤力不强。
  2.7世代重叠严重,难以防治彻底
  绿盲蝽越冬卵孵化期长达1个月,若虫寿命10多天,成虫寿命1~3个月,每只雌成虫产卵数十到数百粒,产卵期持续1个多月[2]。第1代后就世代重叠严重,虫态虫龄复杂,现有农药难以杀死其产于植物组织中的卵,不能防治彻底。
  2.8防治方法不科学
  调查发现,许多茶农没有在各代虫的若虫初期进行防治,用药品种也具有盲目性,没有选用对绿盲蝽敏感的内吸型农药。
  2.9防治其他害虫的农药使用量减少,降低了对绿盲蝽的防控力
  调查发现,上一年其他害虫较少的茶园,由于用药少,下一年绿盲蝽发生量增多,这是因为在防治其他害虫的同时也客观上不同程度地抑制了绿盲蝽的发生。
  2.10成虫迁出迁入茶园的特性
  从第1代成虫开始,多数成虫有陆续迁出茶园的习性,以致夏秋季节茶园内绿盲蝽虫口减少,对茶树危害轻。最后一代成虫又迁入茶园产卵越冬,为害翌年春茶。
  3防治对策
  3.1越冬卵孵化前除草杀卵
  在越冬卵尚未开始孵化的3月底前,清除往年有绿盲蝽发生的茶园内外越冬杂草和作物,特别是豆科植物,尽量减少越冬卵量[3]。
  3.2重点在若虫期合理选择农药剂型施药防治
  绿盲蝽若虫体形小,没有坚硬光滑的体壁,药剂容易透过体壁进入虫体,抗药性比成虫弱,容易被农药杀死。若虫初期时成虫基本没有出现,可以用触杀型农药防治若虫,但触杀型农药对施药后陆续孵化的若虫无杀伤力,须连续用药,因此,若虫初期用持效期较长的内吸型农药比触杀型农药好。由于卵孵化具有陆续性,若虫寿命只有10多天,成虫寿命1~3个月,使得若虫盛发时已有许多若虫发育为成虫,农药难以透过成虫体壁进入虫体内,因此,若虫盛期更应该用内吸型农药,才能取得好的防治效果。必须使用触杀剂时,可以在药液中加入降低药液表面张力的活性剂,以利于农药粘着虫体,透过虫体壁进入虫体内。
  3.3根据天气情况合理选择农药
  根据天气信息预知未来一段时间是连续阴雨天,这时正处于若虫初期到盛期的防治适期,必须选用持效性较长的内吸型农药。
  3.4正确靶向喷施农药
  内吸型农药应喷施于茶树树冠表面,绿盲蝽吸取由芽叶吸收传导的农药而致死。触杀型农药应喷施于茶树树冠内部,白天栖息于树冠内部的绿盲蝽直接接触农药而死亡。
  3.5有主次地防治各代虫
  在维护春茶质量安全前提下,积极防治第1代若虫,有3个实用的的防治适期(若虫初期到盛期):一是芽叶刚出现被害褐斑后3 d;二是日均气温稳定在13 ℃的4月初;三是福鼎大白茶1芽1叶(自然生长不采摘)物候期[4]。对采茶园块的采茶日期进行巧妙安排,不失时期防治第1代绿盲蝽,尽量降低虫量。如果采茶期间无法防治,则在5月上中旬名特茶结束修剪前后,此时虫态以第1成虫为主,尚未全部产卵,抓紧时间用内吸型农药防治。对中间各代虫,在防治其他害虫时要兼治。对最后一代虫(第4或5代)要力求彻底防治,从8月上旬开始密切调查绿盲蝽的发生和危害,发现芽叶刚出现被害状后3 d立即用药防治,在农药持效期末结合观察有无新现被害状决定是否再施1次药,尽量减少产越冬卵的虫。
  3.6筛选敏感型农药,灵活轮用农药
  绿盲蝽的耐药性也有地区差异,通过该地区茶园小区药效对比试验和室内虫体喷药毒力试验,选出较敏感型农药,包括烟碱类中的吡虫啉、烯啶虫胺、噻虫胺,有机磷中的氯吡硫磷、敌敌畏,拟除虫菊酯类中的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联苯菊酯,其他还有赛丹、杀螟丹。实际使用时优先选用轮用这些农药中的内吸剂,其次选用轮用触杀剂。
  4参考文献
  [1] 江西婺源茶叶学校,安徽屯溪茶叶学校.茶树病虫害防治[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
  [2] 刘钊,范新单,俞晓曲.不同药剂防治茶小绿叶蝉药效对比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167.
  [3] 邱宏彬.皖南丘陵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146.
  [4] 段丽霞.茶树盲蝽的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199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