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稻区“白茬田”发生原因及改良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5-01-02
现阶段,农民种与不种,种什么与不种什么,有完全的自主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干部或组织对农民的影响力,只能依靠经济手段并辅以行政手段。
2.5自然条件限制多
一是信阳地区的地理位置不利于小麦生长;二是麦、油前茬为水稻,土壤黏重,适耕期短,不利于人工或机械化操作;三是小麦生育期偏短。与郑州市相比,信阳市小麦的适播期在10月25日前后,郑州在10月1日左右,晚近25 d;信阳市小麦收获一般在6月5日前后(如果遇干热风,收获期可提前到5月30日以前),郑州在6月10日,早5 d。小麦的产量与生育期长短呈正相关,这也是提升信阳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关键限制因素之一。
2.6耕作技术落后
小麦单产提高到4.5 t/hm2以后,是否早播就成为限制其产量的关键性技术措施之一。就信阳市而言,尤其要解决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加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二是加快机械化,特别是25 725 W以上中型拖拉机入户旋耕和条播问题;三是与高产目标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问题,如新品种选育及引进、配方施肥以及综合病虫害防治等。
3“白茬田”的消除措施
3.1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机械化程度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完善水利设施,使沟渠配套,部分久水田是可以种冬茬的。田间多余水通过沟渠尽快排出,可使适耕期延长,保证适期播种,大大降低风险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不仅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效率和效益,还能大幅度提高产量,小麦实现机械化条播,可增加产量750~1 500 kg/hm2 [3]。
3.2有计划地培养新型农民
虽然种地效益低,但如果规模种植,采用良种良法配套,效益也十分显著。以1个劳力种植3.33 hm2小麦为例,通过采用优良品种和机械化耕作、条播,正常年份产量可达4.5 t/hm2,效益在3 000元/hm2以上,利用半年时间可赚到10 000元,已超过当地的平均收入水平。因此,培养种地专业大户是解决“白茬田”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实现规模种植必须以土地流转为前提,对此,信阳市农科所正在探索种粮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不改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实现土地的有效集中,其内部的分工逐步细化,种植大户、运输大户、机械大户正在形成和壮大。在加强技术支撑的基础上,适时引导部分大户集中精力种植小麦,是下一步消除“白茬田”的突破口之一。
3.3加强政策引导,强化技术支撑
一是要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对“白茬田”的认识,关注国家粮食安全。对缺乏劳动力的家庭,可引导农户种植紫云英作绿肥,对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农业生态条件、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更大的意义;二是种粮补贴、良种补贴等的发放应与秋冬播种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三是选取适当的地点,集中力量打造核心种植示范区,把优良的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结合起来,并展现给农民,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从而提高其种植积极性。
3.4加强科技投入
根据信阳地区独特的生态类型,选育适宜当地气候条件、抗病耐湿、适播期长的优良品种推广应用,降低种粮的风险性也是重要的解决途径之一[4]。豫南地区是我国弱筋小麦理想的生态种植区,目前,信阳市生产中所用小麦品种弱筋性状表现还不稳定,气候条件、施肥水平等因素均可能影响到小麦面筋的含量,加工企业所用的专用弱筋小麦主要还依靠进口,若能有针对性的选育出弱筋性状稳定的小麦品种在生产中大面积应用,种植小麦的效益就会增加,农民种麦的积极性也会提高。
4参考文献
[1] 马铮,李周,柳世君,等.豫南稻区水稻生产的回顾、现状及育种目标[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807-5808.
[2] 周国勤.豫南“白茬”田的现状及消除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2009(4):109-110.
[3] 姜明波,翟顺国,潘晓波,等.豫南稻区水稻机械化插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7(9):31-32.
[4] 余承忠.豫南稻区水稻节水灌溉方式研究[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5(3):73-75.
上一篇:春季茶园管理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