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师县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1-02

           作者:古丽努尔·吐尔逊 多力昆·亚克甫 肉仙姑丽·玉素甫

  摘要介绍了伽师县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为伽师县棉花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新疆伽师   
  1选地整地
  依据高产田进、中产田调、低产田退的指导原则进行土地准备。播前整地质量达到“齐、平、净、碎、墒、松”六字标准,使土壤上松下实,便于提高播种质量。犁地前未施基肥的,应将基肥施入。秋翻冬灌的地块,机械能进地时立即耙耱保墒,防止耕层水分蒸发。白地合墒后立即深翻、耙耱。施优质有机肥60 t/hm2以上(农家肥)、磷酸二胺450 kg/hm2、钾肥75 kg/hm2,或氮磷钾复合肥(养分含量≥40%)600 kg/hm2+尿素150 kg/hm2,追施尿素375 kg/hm2,第1次追施尿素225 kg/hm2,第2次追施尿素150 kg/hm2,为保证产量,要施足化肥900 kg/hm2以上。
  杂草较多的地块应严格选用专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防除田间杂草。可用48%氟乐灵乳油1 500~2 500 mL/hm2,由于氟乐灵除草剂有一定药害,易光解,施药后应立即耙耱,也可以用33%施田补乳油1 500~2 500 mL/hm2。施药时间在犁地后,边喷药边耙耱镇压,将药液混入土壤表层。施用除草剂要严格按操作程序和剂量使用,不可随意加大用量,以免造成药害,影响棉花出苗。施药后24 h铺膜播种[1]。
  越冬棉铃虫蛹通常在土壤2~5 cm土层中做土室越冬,结合棉花播种,做好修渠、修路和破埂等工作,可破坏棉铃虫越冬场所,降低蛹的羽化率,减轻棉铃虫危害。
  2品种选择
  选择2010年推广的棉花品种中棉35号。
  3播种
  当膜下5 cm土温稳定达到14 ℃即可播种,采用一膜六行模式于4月5~20日播种结束。播种深度3 cm左右,沙土地4cm,粘土地2.5~3.0 cm;播种量为90 kg/hm2,每穴下籽2~3粒。保持播深一致,播行端直,行距准确,下籽均匀,覆土1.5~2.0 cm,无漏行漏穴现象。使用1.58 m的地膜,行株距配置为(17.5∶17.5∶60.0∶17.5∶17.5)cm×9 cm。理论株数32万株/hm2,收获株数27万株/hm2左右。地膜要拉紧,紧贴地面,压实膜边,空穴率不超过3%。播种时要注意机械配套作业,确保适墒播种,确保一播全苗[2]。
  4田间管理
  4.1苗期管理
  4.1.1护膜防风。播种后要及时查膜,用细土将没有覆上土的播种孔封严,将膜面清扫干净,将小采光面清理出来,便于提高地温,有利于种子发芽,每隔5 m用土压一条护膜带或用泥块压膜,防止大风将地膜掀起。
  4.1.2玉米诱杀带种植。种植玉米诱杀带是防治棉铃虫的农业措施。将玉米种植在棉田地埂两边,以每50 cm点播1穴为宜,栽植3 000株/hm2左右,可减轻棉铃虫危害,但过密会影响棉花生长,过少诱集效果差。此过程应与棉花播种同时进行。
  4.1.3放苗与定苗。及时把覆在地膜下的棉苗解放出来,以免高温烫死。2片子叶展开时即可定苗,风口地带可先定双株,2片真叶展开后留单株。
  4.1.4中耕。中耕可以提高地温、防止烂根、除去杂草。播种完立即进行,中耕2~3次,深度15 cm。
  4.1.5化控化调。少量多次,分类化控。第1次化调在3~4真叶时进行,机械喷洒用缩节胺15 g/hm2,人工喷洒用7.5 g/hm2,第2次化调在6~7叶进行,用缩节胺15.0~22.5 g/hm2。对生长缓慢的棉田,可以喷施劲康灵、金丰素、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
  4.2现蕾期管理
  4.2.1化控化调。头水前用缩节胺30~45 g/hm2进行第3次化调。对生长缓慢的棉田,可以喷施叶面肥。对生长旺盛的田块,可以适当增加缩节胺用量。
  4.2.2合理追肥和灌水。6月上旬灌头水,头水是决定产量最关键的因素,头水要适宜、水量要小。头水前在距棉株10~15 cm深处追施氮肥225 kg/hm2。追完肥3d内必须灌水,灌水以沟灌为宜,不能串灌。灌水量不超过900 m3/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