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播玉米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阿得力·库尔班 时间:2015-01-02
  6苗期管理
  6.1中耙除草
  播种后遇雨,应及时耙地破板结。若土壤未进行除草剂处理,田间稗草、灰藜等密生杂草较多时,可用中耕器进行耙地和中耕,及时铲除杂草。中耕除能消除杂草外,还具有增加地温、保墒、改善土壤通气状况的作用。中耕次数视杂草多少及土壤板结状况而定,一般在头水前机械中耕2~3次,人工株行间松土锄草1~2次,第1次中耕浅些,以7~8 cm为宜,以后逐渐加深。做到不铲苗、不理苗、不拉膜、不拉沟、不留隔墙、不起大土块,达到行间平、松、碎的质量要求。
  6.2及时定苗
  足够的株数和适宜的密度,是玉米丰产的重要保证。若过密,则植株间对土壤养分、水分的竞争以及植株之间相互遮光,影响光合产物的积累,造成玉米植株纤细、穗小、空秆率增加,进而减产;若过稀,则因不能充分利用水分、养分及光照,造成单位面积光合产物减少,同样不能获得理想的产量。新疆博州种植面积较大的郑单958、华玉9号、KWS2564等品种,叶片紧凑上冲,可适当密些。当玉米2~3片叶时应及时定苗,缺苗处可留双株,去弱留壮,去小留大,去病留健,被剔除的苗要连根拔除,以免后发,做到留苗均匀。
  6.3蹲苗打杈
  掌握“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湿不蹲干”的原则,及时去除分蘖,防止养分消耗,切不可动摇根系损伤全株。
  6.4叶面喷肥
  根据苗情,叶面喷肥1~2次,叶面肥第1次在玉米苗期,第2次在玉米小喇叭口期至大喇叭口期,用磷酸二氢钾4 500~6 000 g/hm2、硫酸锌1 500 g/hm2,对水450 kg/hm2进行叶面喷雾。
  7肥水管理
  玉米自出苗到成熟,一般需浇水4~6次,浇灌量为6 000~7 500 m3/hm2。苗期抗旱能力强。第1次在拔节期或稍晚些进行,即中午玉米叶片大多数出现萎蔫卷曲,早晚叶片又恢复原状时,并持续2~4d即可浇头水,尤其地膜玉米浇头水不宜过早,与露地玉米相比,地膜玉米由于前期土壤温度、湿度及养分状况有利于地上部生长,往往地上部生长旺盛而地下部分生长相对较差,根系不发达,若不经过一段时间的“蹲苗”,将影响后期玉米抗旱、抗倒伏和吸收养分的能力,以致于造成早衰,反而达不到覆膜应有的增产效果。当玉米株高50 cm左右时,可结合最后一次机械中耕追施肥料,用量参照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第1次追施尿素375 kg/hm2、磷酸铵45 kg/hm2,施于玉米旁5cm处,深10 cm以下。施肥后15~20 d后浇头水,再过10~15 d后,及时浇第2次水。浇第3次水时,依据玉米长势长相再追施尿素150~225 kg/hm2,即2次施肥,要防玉米后期缺氮而早衰减产。若不宜进行第2次肥,应在追头肥时一并施入。8月底至9月初停水。要求每次浇水浇匀浇透,保证浇水质量。土壤水分应常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50%以上,抽雄灌浆期不低于60%~65%,同时浇水前要注意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切忌在大风大雨天气下浇水,以免倒伏。
  8化控
  为确保密植玉米丰产丰收,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喷施玉米健壮素675g/hm2,或矮壮素1 500g/hm2,以降低株高和穗位高,增强抗倒伏能力,促使较多的养分向雌穗上运输。
  9头水前揭膜
  头水前揭膜,可促进玉米气生根下扎,增强抗倒伏能力。玉米大喇叭期,地膜基本不起作用,对于浇水便利,不宜受旱的下潮地、河坝地或壤土和粘壤土的玉米地,应全部实施头水前揭膜,且揭膜后确保1~2 d内浇水,以免受旱,尤其是采用机械收获的玉米田,更要加强头水前揭膜工作力度,以提高残膜回收率,净化土壤,减轻土壤残膜污染。若头水前未揭膜,收获后应及时消除残膜,以免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后茬作物正常生长。
  10病虫害防治
  10.1叶螨
  玉米叶螨(玉米红蜘蛛)在博州地区时有发生。尤其在7月底至8月初高温干旱气候下,玉米叶螨经常呈暴发性危害。玉米叶螨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用专用杀螨剂如克螨特·爱呋叮2 000倍液或石硫合剂等,对田块四周杂草进行药剂封闭,及时切断玉米螨的来源。搞好秋翻冬浇和轮作倒茬,开春后应及时铲除玉米田边地埂及林带杂草,在中后期一旦发生玉米叶螨危害,可将下部受害的叶片打掉,集中拿出地外掩埋,并随即浇水,保持田间湿润,可降低危害[3]。
  10.2玉米螟
  玉米螟是博州玉米产区的主要虫害。在防治上,除进行秋翻冬浇、轮作倒茬、秋季青黄贮、将玉米秆集中碾压焚烧外,还可采用生物、化学及物理防治相结合进行。如用Bt 3 750 g/hm2,或白僵菌3 750g/hm2、呋喃丹12kg/hm2分别与45 kg/hm2细沙拌匀后于喇叭口期灌心。在越冬代玉米螟成虫羽化期挂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降低玉米螟的危害。
  11适时收获
  玉米成熟后应及时人工或机械收获,晾晒,当玉米籽粒含水量在14%以下时,即可安全贮藏。
  12参考文献
  [1] 杨楠,王慧茹,班亚伟,等.玉米高产开发田间管理技术[J].种业导刊,2009(8):21.
  [2] 贺海.玉米大垅双行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4):30.
  [3] 董广同,苏晨光.夏玉米制种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0(5):19-20
  [4] 陈永欣,翟广谦.甜糯玉米采收与保鲜技术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1,16(4):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