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票市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
摘要介绍了北票市玉米生产的现状,分析了玉米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包括干旱、品种、密度、种植形式、施肥、玉米螟等,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发展对策,以为增加玉米种植效益、加速玉米产业升级奠定基础。
关键词玉米;生产现状;限制因素;发展对策;辽宁北票
玉米是北票市的第一大作物,年种植面积约占全市总耕地的60%。受自然条件和种植习惯的影响,近年来玉米单产一直低而不稳,种植效益较低。如何提高玉米单产,改善玉米品质,提高玉米综合利用率,加速北票市玉米产业升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1北票市玉米生产现状
北票市近年来玉米年种植面积4.67万hm2左右,单产4 500~6 750 kg/hm2。年总产21万~32万t,其中70%外销,30%自用,自用部分主要用于畜牧业饲料,生产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10%。播种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随降雨早晩而变化。种植的品种主要是稀植晚熟品种,易受旱灾影响而减产,优质玉米、高蛋白饲用玉米、青贮玉米和高淀粉玉米品种极少;实际种植密度多数在3.60万~4.95万株/hm2,密度偏稀;施肥方式为口肥加一次追肥,一般施复合肥300~450 kg/hm2,大喇叭口期追尿素300~450 kg/hm2。玉米秸秆饲用量小于20%,秸秆还田量小于5%,大部分用作燃料或废弃。
2北票市玉米产量的限制因素
2.1干旱
北票市地处辽宁西部,年平均降水量481.8 mm。其中55%集中在7、8月,气候干旱,水浇地面积少,大部分耕地靠自然降雨,是典型的雨养农业,所以干旱是限制北票市玉米产量的主要自然因素。
2.1.1春旱。北票市春旱频发,素有十年九春旱之说,春旱常造成玉米不能适时播种,若抢墒播种则常造成缺苗及生长不整齐而减产,有些年份甚至无墒可抢,降雨晚的年份仅能播种生育期短的低产作物或品种。勉强播种长生育期品种,常因生育期不足而减产。
2.1.2伏旱。北票市伏旱时有发生,盛夏季节正是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旺盛的生长阶段,伏旱加高温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极大,个别年份因严重伏旱而绝收。
2.1.3秋旱。秋旱俗称秋吊,北票市秋吊发生频率也很高,因为秋季是玉米产量积累阶段,秋吊常造成玉米早衰、秕粒、秃尖及千粒重下降,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
2.2品种
品种是农业增产的第一要素,不同品种的产量品质和种植效益常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然而,品种不是孤立的,需要根据其特点与其他因素合理搭配才能实现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北票市玉米品种按生育期可划分为极晚熟品种(≥133 d)、晚熟品种(129~132 d)、中晚熟品种(125~128 d)、中熟品种(120~124 d)4类;按适宜种植密度可划分为稀植品种(≤4.5万株/hm2)、中密植品种(4.50万~5.25万株/hm2)和密植品种(5.25万~6.75万株/hm2)。北票市种植的玉米品种以稀植晚熟或极晚熟品种为主,农民普遍喜欢种植稀植大棒品种,认为大棒高产易管理,但这类品种生育期长,对水肥要求高,易受干旱影响,且影响越重,减产幅度越大,所以稀植晚熟品种是限制北票市玉米进一步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2.3密度
合理密植是高产稳产的基础。北票市玉米种植密度多数在3.60万~4.95万株/hm2,超过4.95万株/hm2的面积很少,而低于4.50万株/hm2,特别是低于4.20万株/hm2的面积很大。种植密度偏低、未能按品种要求种植和缺苗断条、未能实现合理密植的现象比较普遍。
2.4种植形式
北票市玉米种植形式均为小行距清种,行距45~50 cm,株距40~50 cm,基本为株行等距,这种形式虽然在利用地力上比较合理,但在玉米中后期表现为田间通风透光差,株间密闭,中下部叶片易早衰,光合作用效率低,难以实现高产。这种形式尤其不适于密植,否则会使玉米空秆率明显上升,这也是北票市玉米密度偏低的原因。
2.5施肥
2.5.1有机肥严重不足。北票市有机肥施用面积不足10%,单施化肥现象极为普遍,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不利于玉米产量提高。
2.5.2口肥用量大。由于北票市气候干旱和多年来的生产习惯,基肥都是以口肥形式随播种施入,施用量一般为复合肥300~600 kg/hm2。由于用量大,种肥隔离困难,极易造成烧种烧苗,产生缺苗或植株生长不整齐而影响产量。
2.5.3追肥种类单一,次数不合理。追肥正值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旺盛时期,对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吸收量都趋于高峰期,而生产上追肥仅是氮肥,不能满足玉米对磷钾及微量元素的需要,必然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产量。北票市中低产面积大,土壤肥力低,生产上普遍实行一次追肥,追肥时间一般为玉米大喇叭口期(约为出苗后45d左右),距玉米成熟还需80~90d,很难保证玉米中后期对养分的需要,造成一些地块脱肥早衰,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2.6玉米螟
由于近年来玉米面积大,玉米秸秆利用率低,玉米螟越冬基数大,北票市玉米螟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由于农户防治不及时或不防治,造成叶片缺损、花丝损害、茎秆虫蛀和遇风折断现象十分普遍,严重影响了玉米的光合作用、授粉结实、养分运输和产量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