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农业院校药用植物育种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向前 董朝霞 时间:2015-01-02
  总体而言,药用植物品种选育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基础研究薄弱、品种选育机制不健全、推广应用差[9],而这恰是农业院校的优势所在。
  4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4.1师资问题
  对于基础课所需的师资,目前的农业院校大多能够自身解决,比如英语、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课程可由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师承担。部分基础专业课或专业课,例如土壤学、植物学、遗传学、植物育种学等农业院校已有的专业师资亦可解决,甚至部分课程为农业院校的特色或专长,例如栽培学、农业推广学、植物保护等。农业院校真正缺少的师资是中药学基础知识、中药药理学等部分基础专业课或专业课教师。而这部分师资可以通过引进、外聘专职教师、聘请社会兼职人员、本校师资外出到中医药大学进修等途径加以解决。部分课程也可采取联合培养的方式加以解决,例如广州地区石牌六校(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工业大学、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校)的学生可以跨校选课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实际上,农业院校在药用植物育种人才培养方面应该有别于传统药学专业,应突出重点,办出特色,有所取舍,作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4.2实验及教学实习问题
  在实验室设置、仪器设备方面需要增设专业实验室,而有些常规仪器设备可以共用。这样也可以提高原有设备的利用率,降低教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率。教学实习场所对于专业建设来说至关重要。一般来讲地方高等农业院校都有较大规模的教学科研农场,为教学实习提供了很大便利。诸多农业院校,如华南农业大学,有大量的教学科研用地,但是需要规划专用场地,以建设药用植物标本园,种植教学所需的药用植物,以满足教学实习、实验、毕业实习和科学研究之用。
  4.3科学研究
  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发展。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可以立足当地,研究中药资源,开展药用植物遗传育种科学研究等。科研过程为提高师资水平和学生实践能力提供最有效的训练机会和条件,是创新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科研与人才培养互相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两者结合是优化资源配置、发展科学和教育的最佳途径。
  5参考文献
  [1] 高山林.药用植物遗传育种的现状与展望[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1,3(6):58-63.
  [2] 罗光明,邓子超,杨世林,等.药用植物优良品种选育研究现状[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3,5(9):15-18.
  [3] 杨春霞,朱培林.药用植物育种研究进展[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8,22(5):61-65.
  [4] 罗焕敏.我国药学教育的现状及应注意的问题[J].药学教育,2005,21(3):8-10.
  [5] 陈景堂,祝丽英,李存东,等.高等农业院校增设中药学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药学教育,2006,22(1):9-11.
  [6] 王彦霞,王海波.作物育种技术的发展、进步及存在的问题[J].河北农业科学,2001,5(2):62-72.
  [7] 张正斌.论作物育种的科学与艺术[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8):229-233.
  [8] 谭业华,陈珍.探讨南药资源分布区域[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69-7870,7883.
  [9] 华国栋,郭兰萍,黄璐琦,等.药用植物品种选育的特殊性及其对策措施[J].资源科学,2008,30(5):754-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