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共生模式下鸭饲养技术
摘要介绍了稻鸭共生模式下鸭的饲养技术,包括鸭品种选择、育雏、适时放养、科学管理、疫病防治、及时收鸭等内容,以期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稻鸭共生模式;鸭;饲养技术
稻鸭共生是一项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生产技术,其技术原理就是在水稻栽插活棵后,将雏鸭以科学的放养密度整天放入稻田,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的害虫和杂草;利用鸭子在稻田的运动产生中耕浑水增氧效果,刺激水稻分蘖生长;利用鸭粪作为有机肥料,减少和不使用有机化肥和农药,降低生产成本,节省养鸭饲料,以生产无公害、无农药残留的安全优质大米和鸭子为目的[1]。该项技术的使用不仅挖掘利用了鸭的生物潜力,而且也挖掘了水稻的生物潜力,既继承发扬了传统农业的精华,保护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提高了农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又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改良了土壤品质,保护了生态环境。望江县是安徽省该项技术的首批示范试点县,2002年在安徽省外专局领导高度重视和农科院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取得了较好的示范试验效果,现已在合成圩现代农业和新农村示范区组建了全国首个稻鸭共生专业协会并建成全国连片规模最大的稻鸭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鸭子作为稻田的主要耕作者,在稻鸭共生技术中起着主足轻重的作用,现将鸭的饲养技术总结如下。
1鸭品种选择
浙江绍鸭是望江县青年鸭养殖的主推品种,饲养周期在105 d左右产蛋,笔者通过引进体型较大的杂交肉鸭与浙江绍鸭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杂交肉鸭与浙江绍鸭对水稻田的节本增收差异不显著,但在鸭子的效益上差异显著。主要原因是杂交肉鸭的营养需求较高,导致后期添料较多,饲养成本较高,利润相对较小。因此,在鸭子的品种上各地可根据生产情况适当选择。最好选择浙江绍鸭等中小体型蛋肉兼用品种,公鸭可以育肥,母鸭可以产蛋。
2育雏
稻鸭共生田块一般选择在集中联片田块,在6月育雏,属于雷雨期,为提高的抗灾效果,鸭棚需为水泥柱支架结构,四周挂有塑料纸,便于夜间保温。在引苗的前一天育雏室用福尔马林28 mL/m3、高锰酸钾14 g/m3、清洁水14 g/m3熏蒸消毒,器具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消毒,并用清水清洗。雏鸭从外地引进后应尽早试水开食,在下车后,可整筐浸水,然后倒入育雏大棚,在大棚的空地或外面铺塑料纸,用于雏鸭的饮水和喂食,雏鸭第1次饮水用0.1%高锰酸钾溶液,24 h内用夹生米饭开食,2日龄开始喂全价饲料,按250 g/百羽添加,以后每天按50 g数量增加喂料量。由于此时白天气温较高,鸭子可自由户外活动,晴天注意因棚内温度高而导致鸭子出汗,下雨天保持棚底干爽,夜间注意保温,避免鸭子集群打堆和应激反应[2]。
3适时放养
鸭苗育雏后,当水稻栽插7~10 d时,在晴天上午移入田块,鸭移运前1 h应停食。在大田里设置初放区,先把鸭子放入初放区1 d,待其适应田间环境后,再放入大田。鸭子放入田块的前2 d,采用常备料自由采食的办法,2 d后采取每日早晚2次添料,固定补料地点和时间,注意观察鸭子的健康状况,发现情况及时处理。按放鸭180只/hm2的标准,2 000 m2左右为1个小区,用高1 m的聚乙烯防护网围隔,每小区用木料、石棉瓦搭建1个田间简易鸭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