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池水质调控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宋学林 沈勤 时间:2015-01-02

  摘要从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方面介绍了养殖池水质调控技术,以期为改善池塘水质、提高养殖效益提供参考。
  关键词养殖池;水质调控;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   
  池塘水质的好坏是决定池鱼能否健康生长和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高密度精养鱼塘,如果水质管理不善,长期不加水、不换水,也不采取水质调节措施,就容易导致池水水质老化,使池水缺氧,有害物质含量升高,造成池鱼泛塘和暴发鱼病,轻则抑制池鱼的生长,重则引起鱼类死亡。因此,做好池塘水质调控的工作成为养殖者最为关注的问题,是加快鱼类生长、减少病害发生、提高饵料利用率、取得稳产高产的关键。现将水质调控技术介绍如下。
  1溶解氧
  1.1来源
  溶解氧是水产养殖动物的生命要素。水产养殖动物在水中需要呼吸氧气,缺氧可使其浮头,严重缺氧还会造成水产养殖动物死亡。鱼虾蟹类水产养殖动物的养殖水域溶解氧应保持在5~8 mg/L,至少要保持在4 mg/L以上。轻度缺氧鱼虾虽不至死亡,但出现烦躁、呼吸快,且生长速度会变慢;水中的溶解氧过高会引起鱼虾患气泡病。水中的溶解氧约90%是靠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增加的。
  1.2变化规律
  凌晨池水各个水层的溶解氧差距不大。阳光出现后,水上层和下层溶解氧量差距越来越大,15∶00—16∶00差距最大。日落后,水上层和下层溶解氧量差距越来越小,2∶00—5∶00差距最小。造成水上、下层溶解氧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水的密度与水温变化的关系,引起池水上下对流。白天由于阳光照射的缘故,水上层温度不断升高,上层水密度不断减少,造成上下水对流困难,上层高溶解氧难以到达下层或底层;而当太阳落山后,水上层温度不断降低,上层水密度不断增大,使得上下水对流加剧,上层高溶氧量很快到达下层或底层。
  1.3增氧机的合理使用
  一般增氧机开机原则:一是在晴天中午开,傍晚不开;二是阴天清晨开;三是连绵阴雨昼夜开;四是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坚持每天开;五是半夜开机时间长,中午开机时间短;六是施肥、天气炎热、增氧机负荷面积大开机时间长,不施肥、天气凉爽、增氧机负荷面积小开机时间短[1]。
  2pH值
  pH值是水质的重要指标。水的pH值(酸碱度)是水质的重要指标,海水养殖pH值一般控制在7.5~8.5,淡水养殖pH值一般控制在6.5~9.0[2]。pH值过高或过低,对水产养殖动物都有直接的损害,甚至会造成死亡。pH值低于6.5的水可使水产养殖动物的血液中的pH值下降,削弱其血液载氧的能力,造成水产养殖动物自身患生理缺氧症。尽管水中的溶解氧较高,但鱼虾等水产养殖动物仍常浮头。pH值过高的水则可能腐蚀鱼虾鳃部组织,使鱼虾等大批死亡。
  3氨氮
  3.1来源
  水产养殖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饵料、水产动物的排泄物、肥料和动植物遗骸。氨对水产动物的毒害依其浓度的不同而不同,在0.01~0.02 mg/L的低浓度下,水产动物会慢性中毒,抑制其生长;在0.02~0.05 mg/L的浓度下,氨会和其他造成水产动物疾病的病因共同起加成作用,而加速其死亡;在0.05~0.20 mg/L的高浓度下,会破坏水产动物的皮、胃、肠道的黏膜,造成体表和内部器官出血;在0.2~0.5 mg/L的致死浓度下,水产动物会急性中毒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