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保护被子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研究进展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5-01-02
[1] 傅家瑞.乙烯与水浮莲种子需光性休眠的关系[J].植物生理学报,1985(1):22-25.
[2] 沈永宝,郭永清,喻方圆.北美鹅掌楸种子外种皮发芽抑制物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04(12):10-11.
[3] 郭永清.北美鹅掌楸种子休眠机理及老化特性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4.
[4] 瞿辉,周军.不同温度、时间层积处理对北美鹅掌楸种子发芽影响[J].林业科技开发,2005(5):17-19.
[5] 李铁华,文仕知.KH2PO4渗调处理恢复和提高榉树种子活力的研究[J].种子,2009(11):15-18.
[6] 李文良,张小平.珍稀植物连香树的种子萌发特性[J].生态学报,2008(11):5445-5453.
[7] 伍铭凯,杨汉远,龙舞,等.伯乐树种子育苗试验[J].贵州林业科技,2006,34(4):38-41.
[8] 欧阳志勤,张光飞,苏义华,等.稀有植物云南金钱槭的种子休眠与解除[J].种子,2009(8):16-21.
[9] 李铁华,文仕知,喻勋林,等.榉树种子贮藏过程中的活力变化研究[J].林业科技,2008,33(2):4-7.
[10] 王志和,严亚斌,张敏,等.盐胁迫对榉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江苏林业科技,2009(4):15-20.
[11] 张兴旺,操景景.珍稀植物青檀种子休眠与萌发的研究[J].生物学杂志,2007(2):28-31.
[12] 李铁华,周佑勋,段小平,等.香果树种子休眠和萌发的生理特性[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4):82-84.
[13] 吴朝斌,杨汉远,龙舞,等.伯乐树种子育苗试验[J].林业实用技术,2007(2):17-18.
[14] 宁华,漆阳阳.杜仲种子生命力与萌发率的快速测定[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8):44-46.
[15] 曹珊珊.黄山花楸种子休眠特性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9.
[16] 李铁华,彭险峰,喻勋林,等.楠木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的研究[J].中国种业,2008(1):43-45.
[17] 杨文钰,关华.种子萌发生理研究进展[J].种子,2002(5):31-32.
[18] 杨朝霞.厚朴种子解除休眠及萌发生理的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8.
[19] 万朝理.珙桐种子休眠的解剖学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1988(5):35-41.
[20] 王友凤,马祥庆.林木种子萌发的生理生态学机理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7(8):19-23.
上一篇:母牛冷精运输配种技术
下一篇:榉树无性繁殖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