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履蚧的危害状况及防治方法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5-01-02
雌成虫体长10 mm,背面稍隆起,黄褐至淡灰紫色,体边缘及腹面橘黄色,体表附有1层薄蜡粉,触角、口器和足均为黑色,触角8节。雄成虫体长5~6 mm,体紫红色,头胸淡黑色,后翅为平行棒,触角黑色,丝状,10节,腹部末端有4根树状突起。若虫体形较成虫小,颜色较深,刚孵化出土时黑褐色,渐呈淡灰色,各龄触角节数不同,1龄5节,2龄6节,3龄7节。卵长约1 mm,扁圆形,初产黄白色,后变黄褐色,产于白色绵状卵囊内,卵囊长椭圆形,内有卵数10~100粒。雄蛹圆筒形,褐色,长约5 mm,外被白色绵状物,触角可见10节,翅芽明显。草履蚧1年发生1代。多数以卵或是极个别以1龄若虫在土中越冬,集中分布在树干根基部地下0~5 cm的土层中[2]。越冬卵在2月上旬至3月上旬孵化。3月底至4月初第1次蜕皮,4月中下旬第2次蜕皮,雄成虫不再取食,化蛹,4月底或是5月上旬羽化。4月底至5月上旬雌虫第3次脱皮羽化为成虫,并与羽化的雄成虫交尾,交尾后雄成虫死去。雌成虫一般产卵100~180粒,产卵期为4~6 d,雌成虫产卵后死去。草履蚧4月底或是5月上旬羽化。雄成虫不取食,白天活动量小,晚上大量活动,飞或爬至树上寻找雌虫交尾,雄虫有趋光性。若虫出土后在在皮缝内或被风处隐藏,10∶00—14∶00在树的向阳面活动,爬至嫩枝幼芽处取食,出龄若虫行动不活泼。草履蚧的发生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向阳、避风、土层且潮湿的地方提前发生且较重,阴坡发生较迟。气温对越冬卵的孵化有直接影响,温度高的年份比温度低的年份提前15 d孵化。夏季温度过高则出现休眠期,推迟下树时间。产卵期土壤含水量越高、气温高,产卵量越大;土壤含水量低,产卵量相应减少。
3防治方法
加强检疫,禁止在草履蚧发生期间修枝、采伐树木,必须严格控制木材运输携带草履蚧。加强虫源地及附近地区杨树原木、苗木调运检疫工作,严格实行检疫制度[3]。营造混交林,改变生态环境,加强幼林抚育,合理进行间伐。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中自然因素的调控作用研究,从生态系统中树木─害虫─天敌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通过栽培措施、水肥管理,将树木的防御、耐害、补偿及诱导抗性调整到最佳状态。防治害虫的关键是掌握虫期,针对不同的虫期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若虫初孵期防治,在若虫上树前,阻隔若虫上树,在树干基部距地面80 cm处,用40 cm宽的塑料薄膜绕树干扎成“漏斗状”,膜下涂20 cm宽的黄油或其他黏性物质呈环带,及时清除被粘阻的若虫,防止叠桥而过[4-5]。若虫期防治,在若虫上树后,采用打孔注药或树干喷药的方法防治害虫。在根基部向斜下方钻3~5个斜孔,注入农药原液。也可以用辛硫磷、敌敌畏喷洒树干,以杀死草履蚧[6]。成虫交配期防治,在4月下旬雄成虫下树前,在树上绑扎稻草把,诱杀雄虫;6月上旬,雌成虫下树前,在树基部周围挖宽40 cm、深30 cm的环状沟,装满杂草,引诱雌成虫入内产卵而后集中销毁。越冬期防治,结合秋、冬季林地翻土,拣去卵囊,集中处理。
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深入,生物防治方法是当前和今后害虫防治的发展趋势。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据报道,草履蚧的主要天敌有红缘瓢虫、黑缘红瓢虫和二点红瓢虫[4]。保护和利用天敌,创造天敌生存和繁殖的条件,对天敌进行人工繁殖和野外释放,扩大天敌在自然界的种群数量,发挥它们抑制害虫的作用。使用生物杀虫剂,由于生物防治具有不污染环境、保护天敌、不产生抗药性等化学防治无法比拟的优点,在防治害虫的同时保障环境的良性发展。
4参考文献
[1] 萧刚柔.中国森林昆虫[M].2版(增订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235-236.
[2] 王鹏,吴进才,董波,等.草履蚧种群地下空间分布[J].昆虫知识,2005,42(4):412-415.
[3] 高步衢,李镇宇,孙成明,等.森林植物检疫[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4] 梁玉良,程观勤.秦岭北蔍地区草履蚧生活习性及防治试验[J].陕西林业科技,2009(3):83-85.
[5] 谢寿安,张军灵,王小纪,等.阻隔法防治草履蚧试验[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30(5):65-66.
[6] 孙兴华,胡英强,徐卿,等.杨树草履蚧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的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04(4):42-43.
上一篇:大豆主要害虫的发生及防治
下一篇:梨网蝽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