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杨套夹种芍药及大蒜高效栽培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1-02

                 作者:秦广建 陈华 彭玉林 陈容

  摘要介绍了意杨套夹种芍药+大蒜高效栽培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意杨、芍药、大蒜的栽培技术,以期为采用该模式的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意杨;芍药;大蒜;套夹种;栽培技术
  
  随着绿化工程等项目的大力实施,杨树已作为造林的主要树种。芍药是多年生宿根草本,肉质根,且肉质根是重要的中药材,即“白芍”。茎丛生,高55~100 cm、无毛,二回三出羽状复叶,小叶通常三深裂。花顶生,单瓣或重瓣,雄蕊多数。花色及花型极为丰富。花期4—5月,果期8—9月。芍药性耐寒,各地均可露地越冬,夏季喜凉爽气候。栽植于有阳光的地方,生长旺盛,花多而大,肉质根生长快,四年生根粗可达8 cm左右,长度可达20 cm左右。在杨树行间距之间进行套夹种芍药+大蒜,效益非常可观。不仅巩固了造林成果,而且群众的造林热情非常高。现将意杨套夹种芍药+大蒜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意杨栽培技术
  杨树在春季按株行距3 m×4 m栽植成活后,在秋季9月上中旬,于行距间深翻30 cm以上,每行杨树的距离按意杨的大小而定,要求以不伤根为宜。施入腐熟的堆肥、厩肥15.0~22.5 t/hm2作基肥。及时修剪侧枝。随着树龄增大,逐年修去树高1/3的底下枝,成林树修枝最多不超过树高的1/2。意杨栽植后3年左右,在早夏、中夏生长季节或冬季休眠季节进行修枝,修枝时间以前者(剪口处萌芽枝条细)为好。修枝强度:幼树控制在1/3树高,连续进行3~4次,可培植无节通直干材达10 m以上,以后修枝强度控制在1/3~1/2树高。剪口与主干相平,不能留桩,以免有节疤;每年在主干未超过10 cm时,逐年向上修去侧枝。在整形修剪的剪口、锯口处会萌出嫩枝,要在春末夏初及时抹除[1]。
  2芍药栽培技术
  土壤以深厚的壤土及砂质壤为好,以含量高的有机质肥料最佳。一般采用分株繁植,分株时间最好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先将母株的根掘出,振落附土,晾1~2 d,再顺着芍药的自然分离处将根分开,用利刀切分,每丛根带有4~5个芽。根部切口最好涂以硫磺粉,以防病菌侵入,再晾1~2 d即可分别栽植。露地栽植的芍药,株距50 cm,行距80 cm。以观花为主的芍药,5~6年分株1次;以采药为主的芍药,3~5年分株1次。
  在芍药嫩芽出土前4~5 d扒除冬季的堆土。扒土后至叶枯需要经常中耕除草。正常情况下,每年中耕除草5~8次。芍药喜肥,展叶现蕾后,绿叶全面展开,花蕾发育旺盛,需肥量大,开花后开始孕芽,消耗养料很多,是整个生育过程中需要肥料最迫切的时期。这时如果肥料跟不上,会影响新芽饱满和翌年生长发育;为促进萌芽,需要在霜降后,结合封土施1次冬肥。施肥时注意氮、磷、钾三要素的配合,注意施用含有丰富磷质的有机肥料。芍药不耐涝,但过于干燥也会生长不良[2-3]。适度湿润是其良好生长的必要条件,在干旱时注意浇水,多雨时及时排水,保持干湿相宜。以鲜切花为主的,芍药开花前除顶蕾外,其下有侧蕾3~4个,为了顶蕾花大色艳,应在花蕾显现后摘除侧蕾,使养分集中供应顶蕾;以药用为主的,除留种植株外,于4月底至5月初的早晨摘除显现后花蕾,以利于集中养分供应根部生长。
  芍药的主要病虫害有黑斑病、白绢病、锈病、蚜虫、蛴螬等。防治黑斑病可喷施波尔多液,或500倍代森锌。防治白绢病,可在栽植时进行土壤消毒或更换无菌土壤;剪除或拔掉病株烧毁,发病前,定期喷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锈病可定期用代森锌500倍液,或0.3%~0.4%石硫合剂喷雾,每隔10~15 d喷1次,连续喷3~4次。防治蚜虫可喷洒40%乐果或80%敌敌畏,保护蚜虫的天敌,如七星瓢虫、食蚜蝇、草蛉等。在防治蛴螬上,清除杂草,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结合施肥浇灌50%辛硫磷药液防治,用量7 500 mL/hm2。一般于栽后第4年的8—9月,选晴天采收芍药的老根。采收时,先割去植株茎叶,然后挖出全根,除去泥土,将主根和侧根剪下待加工。芽分成3~5个/株,风干后沙藏,用于分株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