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县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江根喜 时间:2015-01-02

  摘要介绍了无为县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症状和规律,总结了其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症状;发生规律;防治措施;安徽无为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介体昆虫(主要为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灰飞虱一旦获毒可终生并经卵传毒,水稻一旦感病,将不可治愈,群众又把该病称之为“水稻癌症”[1]。近几年来无为县水稻条纹叶枯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2010年,小麦种植面积较2008年、2009年扩大2~3倍,为灰飞虱越冬、传毒提供更多更有利的条件。据无为县牛埠镇农村服务中心3月底在新墩、粟树、民权、新建和东湖等5个行政村普查,麦田灰飞虱虫量平均为42.90万头/hm2,带毒率为14.2%,高于12%流行指标。随着气温回升,灰飞虱上升至麦株上产卵为害,后期小麦植株老化,收割期越趋临近,待小麦熟后,灰飞虱将陆续向邻近的一季稻秧田和早稻、早栽一季稻大田、直播田迁移危害,有利于病毒传播。预计无为县2010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在单季粳、糯稻上呈中等偏重发生趋势,局部将大发生。根据笔者多年从事植保工作的经验,现将无为县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发病症状
  苗期病症,先是在新叶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不规则绿条斑或黄白色条纹,以后常连成褪绿大片,使叶片一半或大半变成黄白色,但在其边缘部分仍呈褪绿短条斑,其后,新生的心叶逐渐发黄卷曲,呈纸捻状弯曲下垂而成“假枯心”[2]。粳、糯稻和部分高秆籼稻品种尤其明显,矮秆籼稻不呈枯心状,出现黄、绿相间条纹,分蘖减少,病株提早枯死。多数籼稻心叶发病后不卷曲、不下垂,部分粳稻病株在发病中、后期有老叶发红现象。苗期显症发病常导致枯死。分蘖期发病,先在心叶下一叶基部出现褪绿黄斑,后扩展形成不规则黄白色条斑,老叶不显病,籼稻品种不出现枯心,糯稻品种大部分出现枯心。分蘖期显症发病,病株分蘖常减少,重病株多数整株死亡。穗期发病,在剑叶下部出现黄绿色条纹,各类型稻均不枯心,但病穗畸形、结实很少或不实,形成“假白穗”。
  2发生规律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规律与灰飞虱发生量、带毒率有直接关系。水稻条纹叶枯病毒主要在灰飞虱体内越冬,部分在大麦、小麦和杂草病株内越冬,为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3月下旬至4月中旬越冬灰飞虱若虫羽化后,在麦田及禾本科杂草上产卵繁殖,5月下旬至6月上旬1代成虫羽化后,正值麦子成熟收割,遂大量迁入稻田危害和传播病毒。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在水稻体内有一定的潜伏期,潜伏期长短与温度和水稻生育期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其潜伏期为14~16 d[3]。迁入稻田灰飞虱,10~20 d后在秧田、早栽中晚稻大田及早播直播田出现第一显症高峰,以后随灰飞虱在大田继续传毒危害可出现第二、第三显症高峰。3次显症高峰分别为7月上旬、7月底至8月初和8月中旬,10月上中旬第6代灰飞虱若虫孵化,水稻成熟后带毒灰飞虱若虫迁入田边禾本科杂草和麦田中危害并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