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芝麻产业发展限制因素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飞雪 刘焱 谢富欣 时间:2015-01-02
  2限制因素
  2.1气候
  南阳一般年降雨量在700~900 mm,6月上中旬一般降雨较少,7月上旬进入汛期,7月、8月降水量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40%~50%。生育期间常遇到涝害和病害,导致产量低而不稳,年份间产量差异较大;芝麻病害、涝害成为制约南阳芝麻生产的一大障碍。特别是在涝害严重年份,枯萎病和茎点枯病大发生,导致产量大幅度下降,严重时甚至绝收。
  2.2品种
  南阳芝麻生产主要是以农户为单位分散种植,生产上缺乏合理布局,品种多、乱、杂,而且专用性差,导致芝麻商品一致性差,与市场需求极不相称,不能满足国内外加工企业对芝麻原料多元化的需求。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新品种推广应用速度缓慢、退化严重、种性低劣,不能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作用。自留种子种类繁多,占很大比例。耐渍品种几乎没有,重茬种植后死苗严重。
  2.3栽培管理
  我国芝麻种植主要以人工作业为主,机械化程度低。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投入不足、芝麻新品种及其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推广速度缓慢,制约着芝麻产业的发展。夏芝麻前茬作物多为小麦和油菜,受土壤墒情的影响,大多播种期在6月上中旬。晚播缩短了夏芝麻的有效生育时期,延迟了夏芝麻的生育期,在芝麻开花结蒴期,易遇雨涝,形成渍害,导致芝麻株高下降,结蒴部位增高,蒴稀且小、黄梢尖长,籽粒秕、产量低。部分地区土地瘠薄,缺磷少钾,农民一般不愿意增加生产投资,不施肥或少施肥的现象普遍存在。即使有时施一些肥料,也因氮磷钾配比不合理或施肥方法不科学,而不能发挥其增产作用,甚至导致不良效果。
  3发展对策
  3.1抓好宏观管理
  加大政府对芝麻产业的扶持,对种植户进行补贴。建议参照粮食作物制定保护价收购政策,提高农民抗芝麻种植和市场风险的能力[1],提高其种植积极性,稳定、发展芝麻种植面积。在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的指导下,根据当地实际,组织成立芝麻行业协会,由生产、科研、加工、销售等各部门参加,直接指导推广高产芝麻品种和先进技术,帮助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充分调动农民增产增收的积极性。
  3.2建立优质芝麻产业示范基地
  一是区域规模化种植,提高生产水平。在芝麻主产区县,实现高产高效规范化种植模式、品种统一、规模化生产,建设产业示范基地。做到一乡或一村一品种,统一收购,形成批量产品优势,提高商品率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强示范基地农田基本建设,落实深沟高畦,保证涝时排水畅通[2],旱时浇水方便。
  3.3加强芝麻良种培育和推广力度
  在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统一部署下,加速提高育种水平。培育抗病、耐渍、高产芝麻新品种和强优势杂交种。改善制约芝麻发展的实际,重点解决芝麻稳产问题以及大面积种植时提高单产,增加效益。
  3.4组装高产综合配套种植技术
  对芝麻各生态区土壤的水、肥、气、热进行测验,对病虫草害进行动态观察,对不适应的种植习惯予以改正,例如改重茬种植为轮作种植,改平作为高畦作[3-4],改靠天等雨晚播为人工造墒早播,改只注重治虫不治病为病虫兼治,改打叶为不打叶,改收后堆闷为及时晾晒等。在各主产区县设立病虫草害、药害、自然灾害等项目观察点,及时准确监测芝麻生长中产生的问题,对可能产生较大危害的情况及时进行预警,提出解决方案。
  3.5加强技术培训
  在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的指导下,在各地芝麻行业协会的协调下,培育芝麻种植大户。利用科技示范户大面积示范,让种植户产生信心,辐射周边群众。通过召开专题培训会、现场会等活动,对农户进行种植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种植芝麻的积极性,稳定、发展芝麻种植面积,促进芝麻产业的发展。
  
  4参考文献
  [1] 张毅.李承华.芝麻高产综合栽培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
  [2] 冯祥运.中国芝麻种质资源研究Ⅰ.搜集编目与分类[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9(21):77-80.
  [3] 汪强,王本超,徐桂珍,等.芝麻增效栽培[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4] 刘克钊,黄梅芳.芝麻低产原因分析及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5):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