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纯菌种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1-02

                 作者:李铜 韩向宁 吕飞 林阳 董燕

  摘要猪苓纯菌种人工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引进的品种中猪苓3号和猪苓8号综合表现较好,值得试验推广;栽培技术上,应选择阴坡密林腐殖土种植,种植时间适当提前;管理上,前期保湿防大雨冲淋,夏季防干旱和高温,冬季保温防冻。
  关键词猪苓;纯菌种;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猪苓是一种珍稀名贵药用菌,价值极高,产品供不应求,市场价格日益上涨。目前野生资源濒临灭绝,人工栽培受种源限制,经营规模小,经济效益差[1-3]。鉴于此,目前国内各地开始研究发展纯菌种人工栽培技术。如技术攻关成功,推广应用前景可观,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对生态环境保护、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4-6]。笔者通过3年人工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引进外地猪苓纯菌种,再转管扩大培养成纯菌种栽培种,然后在山区密林坡地、山外塑料大棚、地下室或窑洞环境下进行纯菌种掰块木段伴栽、纯菌种木段打眼点种、纯菌种代用料木段伴栽、塑料袋熟料接种栽培、枝条作菌材繁殖种苓等试验,观察纯菌种猪苓生长情况,以筛选出适宜蓝田县栽培的猪苓纯菌种并提出其栽培技术规范,取得一定成效。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猪苓纯菌种品种比较试验
  引进光大1号、03-1号、03-2号、猪苓8号、猪苓3号等5个品种,实际参试品种为03-1号、03-2号、猪苓8号、猪苓3号。共设4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试验地点在葛牌镇化坪村和雷家村,田间小区随机排列,2次重复。播种时先挖约20 cm深的坑,在坑底铺上3~5 cm厚的湿树叶,然后将直径6~10 cm的段木均匀排开,把猪苓菌种和蜜环菌均匀摆放其间,再撒1层树叶,上面覆2~5 cm厚沙土。各生育期严格管理,认真及时观察记载。
  1.2枝条作菌材繁殖种苓试验
  参试品种为03-2号和猪苓8号,试验地点在泄湖镇兀岩村、葛牌镇化坪村和雷家村,田间小区随机排列,2次重复。播种方法为:先挖20 cm左右深的坑,在坑底铺上3~5 cm厚的湿树叶,然后将直径2~3 cm的硬杂木枝条均匀撒开,把猪苓菌种和蜜环菌均匀摆放其间,再撒1层树叶,上面覆2~5 cm厚沙。各生育期认真及时观察记载,严格操作管理。
  1.3纯菌种栽培猪苓试验
  设置木段打眼点种栽培模式、纯菌种掰块木段伴栽模式、纯菌种代用料木段伴栽模式和塑料袋熟料接种栽培模式,在蓝田县东部山区九间房乡韩坪村和南部山区葛牌镇雷家村和化坪村共设立3个试验点,选择阴坡和半阴半阳坡2类栽培场地、密林砂质土和密林腐殖质土2类土壤,设置每窝2层和单层种植方法。参试品种为03-2号和猪苓8号,田间小区随机排列,2次重复。播种方法为:先挖20 cm左右深的坑,在坑底铺上3~5 cm厚的湿树叶,然后将直径2~3 cm的硬杂木枝条均匀撒开,把猪苓菌种和蜜环菌均匀摆放其间,再撒1层树叶,上面覆2~5 cm厚沙。认真及时观察,严格管理记载。
  1.4山外特殊环境条件下猪苓纯菌种人工栽培试验
  参试品种为03-1号、猪苓8号,试验地点在史家寨乡侯家村窑洞内和泄湖镇兀岩村大棚内及地下室各1个,在山外设置大棚遮荫条件下栽培、窖洞栽培和地下室栽培3种环境,生料接种和熟料接种2种模式。试验小区随机排列,2次重复。大棚内播种方法为:先挖20 cm左右深的坑,再在坑底铺上3~5 cm厚的湿树叶,然后将直径2~3 cm的硬杂木枝条均匀撒开,把猪苓菌种和蜜环菌均匀摆放其间,再撒1层树叶,上面覆2~5 cm厚沙。认真及时观察,严格管理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