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果桑优质栽培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1-02

                     作者:林健 潘玲君 伍学友 高洪勤

  摘要:介绍了大棚果桑优质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地栽植、采摘嫩叶、预防落果、温湿度调控、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果桑;大棚;优质;栽培技术
  
  当前在江南地区“大十”果桑栽培星罗棋布,且种植面积日益向沪苏等地推进。为了提高果农的经济效益,台州地区在1998年底采用大棚种植果桑,在台州市可提早60 d成熟,产量能达30 t/hm2,比露天种植较为稳产,是继大棚草莓成熟后的最早成熟的果树之一。经过10多年的探索,总结出大棚果桑优质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1选地栽植
  由于果桑根部喜干忌涝,种植地宜选地下水位低、土层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为宜,特别在山腰、山麓种植可提高果实含糖量。大棚种植株行距以1.5 m×2.0 m为宜。如果种植过密,则大棚内光合作用减弱等因素易引发病害、落果。为了提高果桑的土地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一般以定植3年后在第4年1月上旬覆盖薄膜,以形成大棚种植的经济效益。因此,当地果农一般在定植后的2~3年内仍以露天种植为主。各地种植果桑覆膜时间应在果桑冬季落叶20 d后进行,使果桑枝条适度“春化”作用,以提高桑芽顶端的生长点分裂细胞组织的形成。另外,在覆膜前适当地整枝修剪,剪除细弱枝、短截徒长枝,调节株内空间,合理布局。果桑的施肥以磷钾肥为主,以促使桑葚保持甜度、硬度,以伐条15 d后施入[1-2],用量占全年施肥量的80%,以促发健壮的新枝。
  2采摘嫩叶
  由于果桑大棚空间狭小,塑膜滤去了部分光源,光合作用的不足加剧了叶片夺取植株养分,特别是在桑果着色期的嫩叶。因此,在果桑谢花后20 d,应适当摘除植株中上部嫩叶,自结果枝基部5~7节上部予以摘除,以调节供需养分和增加光合作用。也可掌握自下而上果桑最后一个着果点上部予以摘除嫩叶,整株桑果应保留2/3叶片为宜,否则桑果甜度下降。管理不善的大棚果桑缺点是果实松软、甜度不高、可溶性固形物仅为8%(露天栽植可达20%),因此应积极创造条件来提高大棚果桑的光能利用率。
  3预防落果
  由于大棚果桑的密封性特点,成熟期落果率可达20%,棚内光线暗淡落果更严重,开花期结合防治果桑白粉病在甲基托布津等药液中掺入0.3%磷酸二氢钾是预防其落果的最有效途径,且桑果硬度增大、品质提高,在每次防治白粉病时均可掺入,浓度不可偏高和偏少。据调查,根外追肥,单芽坐果率由25%能提高到88%,以杂交桑为砧木的果桑在定植后结果初期易落果,但到第4年通过以上管理措施其果长达4~5 cm,果径1.2 cm,果形圆筒形,单果重可达4.5 g,1 kg果粒数为135粒。四年生树“米条”(即一米枝条)产果量可达997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