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地区麦蚜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5-01-02
近年来,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在大通县发生较为普遍,并且为害有上升趋势。1年发生10~18代。这2种蚜虫以卵在禾本科杂草上越冬,翌年春季气温回升,卵开始孵化,至小麦拔节期,以二叉蚜先猖獗发生,田间蚜虫量达小高峰,抽穗期二叉蚜开始趋向消退,长管蚜数量直线上升,多集中在幼穗上为害,小麦灌浆至乳熟期,蚜虫量达到高峰,此时也是麦蚜为害最严重时期,即穗蚜为害期,小麦接近成熟至深秋,雌雄蚜进行交配,产卵于禾本科杂草的根茎部位越冬。翌年麦苗出土后这2种麦蚜又从田外迁回麦田繁殖为害,完成其循环。春小麦地区,在杂草上的越冬卵孵化后,先在越冬寄生上繁殖几代,产生有翅蚜后飞迁入麦田为害。气温高,降雨少,蚜虫繁殖快,为害较重。当温度在7~8 ℃时,繁殖1代约需24 d;20~22 ℃时繁殖最快,5~6 d即可完成1代,每只雌蚜1代可繁殖幼蚜4~5个。麦蚜群聚麦穗和叶片上,吮吸麦株茎、叶和嫩穗汁液,排泄粪便,招引腐生菌类滋生,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降低产量,影响品质[2]。蚜虫的天敌极为丰富,常见的天敌种类有50种左右。主要有瓢虫、食蚜蝇、草蛉、捕食螨、花蝽和蚜茧蜂等,凡有蚜虫的地方,均有天敌存在,对麦蚜种群数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防治方法
麦类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秸秆、杂草,结合秋翻深耕,消灭田间地头杂草和自生麦苗,以消灭越冬虫卵。选用良种、增施基肥、适时早播、合理密植、适时冬灌、耙耱镇压和适量追施化肥等,都能使麦株生长健壮,增强抗蚜能力,减轻为害损失,也是防虫增产的重要措施。有意识地利用农田瓢虫、草蛉、食蚜蝇、蚜茧蜂等有益生物来控制蚜虫的为害。麦二叉蚜要做好在小麦拔节期的防治;麦长管蚜以扬花末期防治最佳。从小麦孕穗期在麦田进行调查,当有蚜株率达15%~20%,每株平均有蚜虫5头以上时,及时进行防治。可用50%抗蚜威乳油2 000~2 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或15%保丰乳油2 500~3 000倍液,或48%乐斯本1 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3-4]。
5参考文献
[1] 孙小平,牛朝阳,魏新田.2008年镇平县小麦蚜虫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13):173-174.
[2] 陈琦,郭松景,白红霞,等.2007年漯河市小麦蚜虫暴发成灾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8(10):90-92.
[3] 张建,温绍有,刘雅.20%吡虫啉·丁硫克百威乳油防治小麦蚜虫药效试验[J].种业导刊,2008(3):25-26.
[4] 昊崇行,侯平军,冯青军,等.不同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效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5):65-67.
上一篇:大蒜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下一篇:特早熟温州蜜柑缺锌症状及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