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危险性外来有害生物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作者:宋明龙 徐高 孙淑建 刘喻敏 鲍吉红
摘要:介绍了莱阳市危险性外来有害生物,包括小麦全蚀病、甘薯茎线虫病、苹果绵蚜、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美国白蛾等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以期为有害生物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危险性外来有害生物;发生特点;防治措施;山东莱阳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作物种类日趋多元化,农业有害生物也呈现出加重为害的态势,病虫种群不但发生变化,原来次要病虫上升为主要病虫,新的病虫也不断出现,一些检疫性有害生物频频传入并在局部地区暴发成灾,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006—2009年笔者在深入进行田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查清莱阳市危险性有害生物如小麦全蚀病、甘薯茎线虫病、苹果绵蚜、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和美国白蛾为20世纪至今传入该市的检疫性病虫害。通过研究,调查了以上危险性外来有害生物传入该市的时间和地点,揭示了其发生规律。
1小麦全蚀病
1.1发生特点
原产英国,1884年始见。1950年传入我国内蒙古、河北等地。1970年5月莱阳市冯格庄镇西官庄村、马岚村发现。小麦全蚀病菌是一种土壤寄居菌[1]。该菌主要以菌丝遗留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或混有病残体未腐熟的粪肥及混有病残体的种子上越冬、越夏。冬麦区种子萌发不久,夏病菌菌丝体就可侵害种根,并在变黑的种根内越冬。翌春小麦返青,菌丝体也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生长,向上扩展至分蘖节和茎基部,拔节至抽穗期可侵染至第1~2节,由于茎基受害腐解病株陆续死亡。小麦全蚀病菌较好气,发育温限3~35 ℃,适宜温度19~24 ℃,致死温度为52~54 ℃(温热)10 min。土壤性状和耕作管理条件对全蚀病影响较大。一般土壤土质疏松、肥力低,碱性土壤发病较重。土壤潮湿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扩展,水浇地较旱地发病重。
1.2防治措施
每年10月小麦播种期拌种,及翌年3月小麦返青期用药剂灌根。提倡用种子重量0.2%的2%立克秀拌种,防效90%左右。也可用15%三唑醇30 g拌100 kg种子。翌年返青期使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200 g对水150 kg,顺垄喷洒,可有效控制全蚀病为害,并可兼治白粉病。
2甘薯茎线虫病
2.1发生特点
原产日本,1937年7月侵华日军传入东北沈阳,1957年10月在莱阳市大夼镇三里庄发现。甘薯茎线虫主要以卵、幼虫和成虫随薯块在窖内越冬,也能以成虫和幼虫在土壤和粪肥中越冬,翌年通过带病种薯、秧苗及混有病残体的土壤和肥料进行侵染。线虫从薯秧地下部白根或薯块表面的自然孔口侵入,或从伤口、裂口处侵入。幼虫能耐低温, -15 ℃仍能存活,以25~30 ℃适合;一般在温暖、湿润、疏松的砂壤及连作重茬地发生重,而黏土、过旱或过湿的地块为害较轻。
2.2防治措施
5月上旬甘薯栽秧时处理土壤。栽插时薯苗温水浸泡或拌施药土,严格挑选,除去病苗、弱苗,然后用1.8%阿维菌素乳油800倍液浸泡秧苗下中部10 min,以防线虫侵染。也可用5%地瓜茎线灵颗粒剂30~45 kg/hm2拌细土混匀,栽插时,先浇水插秧,后施药土,再覆土。
3苹果绵蚜
3.1发生特点
原产美国,1925年7月从美国传入烟台福山区,1964年9月在莱阳市沐浴店镇韦家沟村发现。苹果绵蚜一般一年内发生11~18代。它主要以若虫在苹果树干的粗皮裂缝、剪锯口、伤疤处及根部浅土等处越冬。翌年春季4月上旬苹果树萌芽时,越冬绵蚜开始活动为害。至5月上旬胎生1代若蚜,均在原处危害。5月下旬至6月为全年第1次发生高峰,若虫四处扩散。7月中旬至9月中旬,气温较高且受天敌影响,绵蚜种群数量显著下降。9月中旬绵蚜的数量激增,形成第2次发生高峰。11月下旬若虫开始越冬。
3.2防治措施
5月上旬1代若蚜开始发生期喷药。将树干周围1 m内的土壤扒开,露出根部,每株灌注48%毒死蜱乳油1 200倍液,药液干后用原土覆盖;在苹果绵蚜发生季节,树体喷48%毒死蜱750~1 500倍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