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田除草剂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5-01-02
关键词:大豆田;除草剂;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
1大豆田除草剂应用现状
我国大豆田除草剂的使用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先是大面积推广使用四氯苯、稗草烯防除大豆田杂草,但效果并不理想。此后杀草醚、豆科威、杀草胺、氟乐灵、苯达松、都尔等一批除草剂品种被筛选出来并陆续在大豆田推广应用,随着大型喷雾器具的配套使用使大豆田化学除草技术得以迅速发展。80年代以后我国陆续引进并仿制了部分磺酰脲类除草剂如氯嘧磺隆、噻吩磺隆。90年代开始我国逐渐对已有大豆田除草剂品种的使用技术进行了广泛研究,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因素和使用条件不断完善除草剂最适剂量、最佳使用时期、土壤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药效的充分发挥、药害的产生及其控制策略等方面的技术,并在生产实践中加以应用。除草剂通常推荐剂量常用于非理想条件下防除敏感性不同的一系列杂草,与使用时杂草草龄有关,但如果使用环境条件良好,低于推荐剂量也可有效防除敏感杂草,灭草松和氯嘧磺隆适宜在大豆播后杂草真叶展开时使用,否则不仅需要提高用药量,而且对大豆不安全[1]。90年代末以来,我国大豆田除草剂开始生产复配剂,不仅有不同杀草谱除草剂品种之间的复配,也有不同作用特点除草剂之间的复配,它们的复配相互弥补了杀草谱的缺陷,提高了防除效果,降低了用量和成本,增加对大豆的安全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抗药性杂草的发生。目前在我国大豆田登记的除草剂单剂有35种,使用比较广泛的有酰胺类(乙草胺、异丙甲草胺、甲草胺、异丙草胺)、芳氧基苯氧基丙酸类(精吡氟禾草灵、高效吡氟氯禾灵、精恶唑禾草灵、精喹禾灵)和二苯醚类(三氟羧草醚、氟磺胺草醚、乙羧氟草醚、乙氧氟草醚)。其中芳氧苯氧丙酸类和环己烯二酮类主要防除单子叶杂草,磺酰脲类、环状亚胺类、二苯醚类和磺酰胺类等主要防除双子叶杂草,咪唑啉酮类和部分有机杂环类杀草谱较广[2]。
下一篇: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