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鸭笼养技术
摘要:介绍了雏鸭笼养技术,包括鸭笼制作与消毒、雏鸭选择与接运、笼养密度与饮水开食、保温控光、合理饲喂、防控疫病等内容,以期为雏鸭笼养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雏鸭;笼养;技术
1鸭笼制作与消毒
采用2~3层直立或阶梯式笼养,最佳为笼架式。笼组布局采用中间2排和南北各1排,中间留走道。笼四周用竹木或有塑料网片制成,每只长1.5 m、宽0.7~0.8 m、高0.4 m。底板采用铁丝网或竹片制作,网眼为2.5 cm×2.5 cm。3层直立式鸭笼上层底板离地面1.3 m,下层底板离地面0.35 m。上层底板下应装1层盛粪塑料板,下层粪便可直接落到地面。食槽、饮水槽放在笼外一侧。雏鸭入舍前,育雏舍必须彻底地清洗和消毒[1]。消毒方法可用有机酸消毒液进行消毒,如农乐等,也可选用1%~3%的苛性碱溶液、2%~5%的漂白粉溶液或3%~5%的煤酚皂热溶液进行消毒,具体参见说明书使用。
2雏鸭选择与接运调节
要选眼大有神、性情活泼、体态匀称、绒毛整洁、富有光泽并密附体躯、腹部柔软、脐带处无血迹或硬块、头大背宽、叫声清晰的壮雏鸭进行笼养。接运初生雏最好不超过36 h。接运时,将雏鸭装在铺有稻草的竹篓内,篓的直径为80 cm,高25 cm,每篓内装50只。天凉盖上薄布,较冷季节盖上棉被。接运途中,要经常察看雏鸭情况,发现重叠埋堆应及时拨开,要避免日晒雨淋和冷风吹袭。
3笼养密度与饮水开食
笼养密度随日龄增大而降低,7日龄内雏鸭饲养55~60只/m2,7~15日龄40~45只/m2,15日龄后应减为15~20只/m2。先饮水后开食是饲养笼养的一个新的科学技术。饮水时间多在鸭干毛后能行走并伸颈张嘴会啄食行为时进行(出壳后24~28 h)。早春气候寒冷,可在室内用水盆盛水2.5 cm深,水中加入0.05%高锰酸钾,将雏鸭放入其中嬉水10~15 min,让其自由饮水。雏鸭饮水后非常有利于排出胎粪,唤起食欲,也可预防肠胃道疾病。饮水0.4~0.8 h后应及时开食,将煮得半生不熟、不软不硬的玉米粒或小麦粒经清水浸泡,除去粘性,沥干水后拌入少许红砂糖,放在食槽内让雏鸭自食。开食当天,每隔0.8~1.0 h饮喂1次,每次只喂7~8成饱,防止雏鸭胀嗉及消化不良。同时,将鲜活螺蛳肉或小鱼等碾切成细丝放入食槽,保证不断腥。幼雏不懂饥饱,要经常观察幼雏的消化情况,随时间调节喂食量。如发现嗉囊(食道膨大部)里还积存较多饲料,要减少当餐喂量,必要时只给水,不给食[2]。
4保温控光
雏鸭日龄越小,对笼舍温度要求高。鸭苗运抵育雏室后,按大、小、强、弱分群,分别放到不同围栏,从这时起,应注意观察鸭群行为表现。如果雏鸭饮水吃料后均匀散布于全栏,行动自如,精神活泼,羽毛整齐,睡觉时几只或十几只头向中央围成一个梅花形,说明室温适宜;如果雏鸭缩颈坐翅,羽毛蓬乱,精神不振,行动迟缓,纷纷趋于热源扎挤成堆,外面的不怕向堆里钻,表明室温偏低;倘若雏鸭踏地而卧,纷纷张口喘气,狂燥不安,呷呷叫唤,有饮水欲望,说明室温偏高。在鸭苗入舍后8 h内,每1 h观察1次鸭群动态,及时调节室内温度;至鸭群感到舒适安逸为止[3-4]。发现体质孱弱、精神萎糜的,应及时剔出,隔离观察,并记录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