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市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登元 时间:2015-01-02

  4.3提高技术到位率,全面提升生产水平
  近年来,海城市蔬菜专业的广大科技人员密切配合,在日光温室建造、蔬菜栽培、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并制定了地方技术标准20余个,应用后可明显提高蔬菜质量和效益。但这些技术到位率还不高。据有关专家测算,如果将目前已有的技术组装配套并能让80%的菜农应用到位,海城市的蔬菜单产可提高2~3成,效益可增加20%以上。因此,如何让农民尽快掌握并应用这些实用技术,对全面提升海城市的蔬菜生产水平至关重要。为此,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蔬菜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搞好科技入户和技术服务。逐步建立市、镇、村技术培训体系,开展分层次培训;市蔬菜技术推广普及部门应建立新成果、新技术、新品种发布制度,并编印发行科学性强、操作性强的科普书籍和电子技术信息,加大普及力度。
  4.4壮大蔬菜运销、加工业,强化产业发展龙头
  建设发达的蔬菜运销业和加工业,是现代蔬菜业发展的主要内容,也是海城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在国内市场的运销方面,要以发展壮大农民运销队伍为突破口,推进流通体系建设。在蔬菜加工方面,海城的产品则主要是初级产品,加工率低,加工增值的潜力尚未发挥。为提高蔬菜产业效益,对鲜菜产品要强化产后的商品化处理,大力提倡净菜上市、包装上市、分级上市;并逐步开展精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积极推进蔬菜加工业体系建设,重点是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加快老企业的技术改造。按照国际市场要求,建立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提高产品档次。扶持发展一批重点企业,使之尽快形成辐射带动面广、新产品研发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3-4]。
  4.5突破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的瓶颈,全面提高产业化运作水平
  目前海城市的设施蔬菜生产以鲜菜上市为主,且以省外销售为主,搞好农户分散生产与大市场的衔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加快蔬菜产业化的有效途径。蔬菜产销合作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农村经营管理体制和制度上的创新。应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积极引导和扶持菜农建立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合作组织,培育能够代表农民利益的法人团体,实现有组织、有计划地面向市场发展生产,进入市场流通,逐步改变目前千家万户搞生产、进市场的局面。通过典型带动,政策、资金扶持,推动农民产销合作组织的发展,以推进蔬菜产业化和品牌经营目标的逐步实现。
  4.6加快蔬菜科技创新,发挥科技先导作用
  实现海城蔬菜产业升级,必须以科技为先导,加快建立和完善蔬菜科技创新体系。蔬菜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应注重发挥市、镇蔬菜技术推广单位的科技力量优势,发挥企业和民营科技的优势,通过蔬菜良种工程项目、科技攻关等项目的实施,将科技力量组织起来,开展蔬菜良种选育、引进、推广、蔬菜生产关键技术、蔬菜商品化处理技术、蔬菜精深加工技术等研究,逐步形成科技创新优势和科技创新体系,确保海城蔬菜科技的领先地位,为海城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5参考文献
  [1] 李清玲.浅析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J].现代商业,2010(7):54-55.
  [2] 陈超,张敏,宋吉轩.我国设施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1):99-101.
  [3] 梁志刚,尚炜.浅谈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J].太原科技,2008(9):49-50,55.
  [4] 刘彩梅,张衍华,毕建杰.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7):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