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园林绿化用土问题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1-02

                   作者:陈善波 杨文渊 陈善均 张建伟

  摘要:针对城镇园林绿化所需的优质土壤日益匮乏的现象,提出生态改良、循环利用城镇代谢物、合理使用优质土壤、倡导场所个性化设计、合理调配等措施,以期实现高水准的园林绿化产业,创造优美的人居生态环境。
  关键词:城镇园林绿化;园林用土;生态改良;合理调配;储备机制

  植物生长不良的现象在城镇比比皆是,这其中有植物本身、养护管理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更有土壤的原因[1]。植物健康茂盛的景观秘诀是良好的土壤质量,通过了解土壤不同类型的肥沃程度,是建设可持续景观的重要开端。在城镇园林绿化的实施过程中,苗木的种类、规格、外形、栽植及后期管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对立基之本的土壤却少有要求或敷衍了事,要么土壤质量差,各种建筑与生活垃圾混杂其中;要么贫瘠,缺少植物生长所需养料;或者土壤合格但厚度不足,难以满足植物生长要求[2]。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深度和理化性能两方面,尽管不同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透气透水良好、深厚肥沃的中性土壤适合多数植物的生长。不合格的土壤抑制了植物长势,增加了植物病虫害的感染率,降低了植物成活率与观赏价值,提高了后期的养护难度和成本,浪费了宝贵的植物资源和城镇建设中有限的资金,由此影响了植物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进而影响了城镇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在这种先天不足的情况下,以现有管理制度与管理条件,无法通过后期施肥来改良土壤。占用无数耕田(具备良好土壤)的城镇,也面临“无土”可用的问题。
  城镇在发展,园林绿化的标准也要提高,要保证植物生长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性,前提之一是提供合适的土壤并为其合理使用创造条件与环境,由此探讨城镇园林绿化用土问题很有必要,尤其在适合植物生长表层土壤较薄的地区更具有现实意义。现从城镇建设的整体性出发,结合园林绿化行业的自身特点,提出以规划设计为源头、调配与改良为核心、辅助相关机制的系统解决方法。
  1生态改良,实施绿化用土储备制度
  对于高速发展的城镇建设来说,调配新建设用地的优质土,是远不能满足需要的,而从农田取土的后果更严重,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只会使破坏转移化、扩大化。解决城镇用土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改良不合格土壤,并根据城镇建设的需要有计划地进行适量储备。城镇储备和改良土壤需要一个较大的场所,可利用城镇垃圾处理厂或城镇废弃地等,一方面节约了土地资源,同时也可结合园林绿化改变现状场地的脏乱差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