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及防治
作者:赵世波 司维健 李丰宜 李勇
摘要:介绍了禽流感病毒的特点、传播途径、症状及剖检变化,总结了其防治措施,以期为禽流感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特点;传播途径;症状;剖检变化;防治措施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一种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征,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不仅是鸡,其他一些家禽和野鸟都能感染禽流感。
按病原体的致病力,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感染的鸡群可达到100%死亡。该病于1878年首次发现于意大利,目前几乎遍布世界各地,对世界各地的养禽业造成毁灭性打击,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
1禽流感病毒的特点
A型禽流感病毒,病毒粒子一般为球形,直径为80~120 nm,但也常有同样直径的丝状形式,长短不一[1]。病毒粒子表面有长10~12 nm的密集钉状物或纤突覆盖,病毒囊膜内有螺旋形核衣壳。2种不同形状的表面钉状物是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HA和NA是病毒表面的主要糖蛋白。迄今已知有16种HA和10种NA,不同的HA和NA之间可能发生不同形式的随机组合,从而构成许许多多不同亚型。据报道现已发现的流感病毒亚型至少有80多种,其中绝大多数属非致病性或低致病性,高致病性亚型主要是含H5和H7的毒株,但含H5和H7的毒株中绝大多数是非致病性的。甲醛可破坏病毒的活性;肥皂、去污剂和氧化剂也能破坏其活性。冻干后在-70 ℃可存活2年。感染的组织置50%甘油盐水中在0 ℃可保存活性数月;在干燥的灰尘中可保存活性14 d[2-3]。
2传播途径
禽流感在家禽中以鸡和火鸡的易感性最高,其次是珠鸡、野鸡和孔雀。鸭、鹅、鸽、鹧鸪也能感染。感染禽从呼吸道、结膜和粪便中排出病毒。因此,可能的传播方式有感染禽和易感禽的直接接触和包括气溶胶或暴露于病毒污染的间接接触2种。因为感染禽能从粪便中排出大量病毒,所以被病毒污染的任何物品,如鸟粪和哺乳动物、饲料、水、设备、物资、笼具、衣物、运输车辆和昆虫等都易传播疾病。哺乳动物和其他动物应当考虑为禽流感的潜在毒源,因为人、猪、鸡、火鸡身上分离的有些毒株非常相近,而且通常存在于禽类的禽流感病毒在水生哺乳动物如海豹、水貂、鲸鱼中也存在。本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但冬春季节多发,夏秋季节零星发生。气候突变、冷刺激、饲料中营养物质缺乏均能促进该病的发生。本病能否垂直传播,现在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证实,但试验表明,试验感染鸡的蛋中含有流感病毒,因此不能完全排除垂直传播的可能性[4-5]。
3症状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潜伏期较短,一般为4~5 d。病禽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可达42 ℃以上。病禽精神沉郁,叫声减小,缩颈,嗜睡,眼呈半闭状态。采食量急剧下降,可减少15%~50%,嗉囊空虚,排黄绿色稀便。病禽呼吸困难、咳嗽、打喷嚏,张口呼吸,突然尖叫。眼肿胀流泪,初期流浆液性带泡沫的眼泪,后期流黄白色脓性分泌物,眼睑肿胀,两眼突出,肉髯增厚变硬,向两侧开张,呈“金鱼头”状。也有的出现抽搐,头颈后仰,运动失调,瘫痪等神经症状。严重的表 现为鸡冠、肉髯、皮肤出血、坏死。产蛋鸡感染后,2~3 d产蛋量即开始下降,7~14 d内可使产蛋率由90%以上降到5%~10%,严重的停止产蛋,同时软壳蛋、无壳蛋、褪色蛋、砂壳蛋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