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县猪病发生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周跃 时间:2015-01-02
  摘要:介绍了肥西县猪病发生流行特点,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技术,以期为猪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病;发生流行特点;防治技术;安徽肥西
  
  肥西县是养猪大县。近几年,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养猪业已经成为肥西县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养猪业的发展,猪病防控显得越来越突出,直接影响到养殖业的效益和肉食品的安全。
  1当前猪病发生流行的特点
  1.1疾病种类明显增多,多病原混合感染显著增加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近10年来新出现了30多种传染病,猪病7种,有的在国外出现不久的疾病如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感染也相继在我国出现。由于肥西县饲养模式、环境条件不良和管理技术落后,也增加了许多新病。不少的养殖场户,病死猪率都在10%左右,有的猪场的病死率在15%以上。当前的许多生猪疾病是由多种致病因子的共同作用造成的,它们导致的复合性疾病危害极为严重,且难以控制。其中病原体感染的有多种细菌相加,或多种病毒相加,或多种细菌和多种病毒相加,往往是几种不同病原体,有的为原发,有的继发或并发,而一些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使病情加重[1]。除了猪瘟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病、细小病毒病、猪喘气病与巴氏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等都有病例发生。
  1.2呼吸道综合征问题日益突出,病毒病成为传染性疾病的主体
  从近几年病死猪的剖检中可以看出,90%以上的猪肺部有各种不同类型的病变,哺乳猪和育成猪尤为严重,尤其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危害极为严重。目前对病毒性疾病的治疗仍缺乏确切有效的药物,而且大多还未研制出相应可靠的疫苗用于免疫,所以对病毒病的防治手段显得无力。而近年新增加的传染病又大多是病毒性疾病,这就使病毒病危害更为突出[2]。如近几年发生的由圆环病毒Ⅱ型引起的断奶后仔猪衰弱综合征及一些相关病,危害巨大。
  1.3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危害加大
  随着规模化养殖场的增多和规模不断扩大,环境污染越加严重,细菌性疫病和寄生虫病明显增多,如猪大肠杆菌病、弓形体病、结肠小袋虫病。其中不少病的病原广泛存在于养殖环境中,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这些环境性病原微生物已成为养殖场的常在菌和常发病。另外,某些损害免疫系统的疾病如圆环病毒等未能有效控制,使猪的免疫功能及抵抗力下降,也很容易引起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更为主要的原因是盲目大量滥用抗菌药物,使养殖场一些常见的细菌产生强的耐药性,一旦发病后,诸多药物都难以奏效。一些条件性传染病已变为非条件性传染病,这种情况近年来日趋普遍,危害日趋严重。因此,科学的饲养管理、环境卫生和合理用药对有效控制细菌性疾病是十分重要的。
  2防治技术
  2.1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综合配套防疫卫生措施
  降低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使某些普遍发生、危害性大的疫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使养殖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强调“防重于治,预防为主”的方针,这一方针虽然早就提出,但目前不少养殖人员,对此认识并不深,重视和执行力度不够。相反,他们对于治疗却很重视,每当发现1~2只死病猪,就不惜重金,不计药量,进行药物治疗。虽然疫病控制(包括防和治)的每个方面都不可忽视,但在疫病的控制中毕竟有主有次。坚持免疫注射,增强动物抗病力和消灭猪场环境中病原微生物,使猪免于感染,是控制疫病的上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