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蚕区实施桑叶消毒的做法及经验
摘要:针对原蚕区桑叶污染严重这一现实,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对桑叶进行消毒。介绍了原蚕区实施桑叶消毒的做法及经验,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桑叶消毒;效果;做法;经验;原蚕区
家蚕微粒子病传染有2条途径:一条是胚种传染,另一条是食下传染[1]。胚种传染可以通过母蛾检测和补正检查来得到有效地控制的。而杜绝食下传染途径,目前在蚕种生产过程中,仅对养蚕环境严加消毒是不够的,因为家蚕微粒子病与桑园野外昆虫的交叉感染,是导致家蚕食下传染微粒子病的主要传染途径。如果受带毒野外昆虫污染的桑叶不采取措施就直接喂蚕,很容易造成“微毒”危害。通过桑叶叶面消毒杀死病原物,杜绝病从口入,是预防和控制微粒子病的有效方法。然而桑叶消毒工作在实际生产中其工作量繁重,配套要求高,推广难度较大,尤其是在农村原蚕区推广,条件差,阻力大。为了控制微粒子病的发生和蔓延,现就农村原蚕区实施桑叶消毒作一探讨。
1原蚕区实施桑叶消毒的做法
1.1做好蚕农思想工作
微粒子病看不见摸不着,不如其他的蚕病有较明显的病症。在农村原蚕区实施桑叶消毒,首先必须做好蚕农的思想工作,向蚕农讲述微粒子病的传播途径与发病规律,在桑叶严重污染的情况下,即使蚕室消毒防病工作做得很好,也不能杜绝微粒子孢子的危害。桑叶叶面消毒工作量大,技术虽然简单,但要求比较严格,若不很好掌握操作方法,不但前功尽弃,可能还会造成更大的污染。因此,下乡驻点的技术员必须不厌其烦耐心地讲解,使蚕农明白只有通过叶面消毒才能保证种茧安全生产的道理,思想重视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减轻蚕农的心理负担,在桑叶消毒设施配备上,场部可投入或补贴蚕农购置专用的消毒用具,消毒药品可无偿供给等;同时通过制订有关种茧茧价与微粒子病毒率挂勾的办法,从根本上消除蚕农怕麻烦怕成本高的心理,提高蚕农自觉做好桑叶消毒的积极性,消毒效果才能得到保证。
1.2组织落实好消毒工作
根据农村原蚕区目前的实际情况,1~3龄用叶量少,采用浸消法。由驻点人员组织配药,蚕农把采回的桑叶用网袋装好浸在含有效氯0.3%漂白粉液5~8 min,然后用清水漂洗后晾干或擦干后马上喂蚕,不宜贮藏[2]。4~5龄用含有效氯0.4%~0.5%消毒液浸渍10 min。漂洗脱水,可短时贮藏。注意大蚕期用叶量大,要防止未浸透,或时间不足,以免得不到应有的效果。消毒后的桑叶在操作过程中要防止再次污染和贮藏时间过长。原蚕区提倡1~4龄桑叶采取桑叶浸渍消毒,5龄后由于设备、劳力因素可采用桑园喷消,驻点人员要组织好技术力量,到田头指导和监督检查。桑园喷消应避开日中进行,喷药时间最好在10∶00前或16∶00以后进行,喷时必须喷湿喷匀叶面,每50 kg桑叶不少于25 kg药液,上下喷到,以叶面滴水为度,药液停留在叶片上的时间达30 min以上,时间越长越好。为了防止再次污染,用多少就多少,否则消毒后不采易引起叶质破坏。
1.3必须注意的问题
一是坚持消毒。桑叶浸渍消毒工作量大,一定要坚持,否则前功尽弃。农村原蚕区5龄蚕确遇劳力紧张时,可采取浸消与桑园喷消相结合的方法,一直到上簇的最后一口叶,不能抱着来得及就消、来不及就不消的麻痹思想。二是漂白粉液有效氯浓度要准确。用漂白粉精进行叶面消毒时,一定要滴定其有效氯含量,再配制成目的浓度。否则浓度过低达不到消毒效果,浓度过高对桑叶造成药害,影响蚕儿食下[3]。三是桑叶晾干后才能喂蚕。桑叶浸渍后必须晾(脱)干喂蚕,以免蚕儿长期吃湿叶降低虫蛹生命率,更忌桑叶消毒后带湿贮藏过久,以避免桑叶变质,增加细菌病发生,一般提倡现消现干现吃,必须贮藏的以不超过6 h为宜。四是加强饲养管理。漂白粉不仅能杀灭微孢子,而且对真菌孢子、细菌等病原微生物都具有杀灭作用。因此,为减少吃水叶次数,蚕期不用添食蚕服康。由于桑叶浸渍消毒,喂潮叶的机会很多,必须加强通风排湿,注意要多用隔沙材料,增加除沙次数,改善蚕座的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