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县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1-02

  目前,围绕产业结构结构调整,畜牧业生产模式日益灵活,出现了 “鸡—猪”结合、“猪—鱼”结合等生产模式,目前嘉善县在这些模式的应用上还有很大空间[4]。此外,对于其他畜禽种类而言,由于养殖量小或者粪便产生量比较小,基本采用“种植-养殖-种植”的模式进行循环发展,出现了牧草或秸秆—养殖—蘑菇—蚯蚓—畜禽—种植、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养殖—种植等模式。以姚庄镇兔业养殖为例,通过种植黑麦草等为家兔提供青饲料,家兔的粪便用于种植葡萄等经济作物,这样形成种植-养殖-种植的有机循环。调查发现,该模式生产的葡萄等作物品质较好,成本大幅降低,效益明显增强,仅化肥一项,就可以节约成本2.25万元/hm2左右。
  3对策
  3.1以产业化为导向,实现畜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技术要求较高,必须以产业化为导向,结合嘉善县精品农业建设工程,实现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一是形成畜牧生产产业链。按照精品农业建设的有关要求,牢牢把握精品农业的内涵,大力发展规模生产,使生产、收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一系列过程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可有效地将分散的个体生产与市场联结起来,既可以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又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加工增值的自我良性循环,拉长产业链条,有效配置资源,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加大生态养殖园区建设力度。按照“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建设和完善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示范基地、畜禽养殖小区或畜牧科技示范园区,从而逐步改善人畜混居、畜禽粪便随意排放、饲养环境差、综合效益不高等状况。三是强化沼气生产的产业化程度。把沼气生产与利用引入产业化机制,实行产业化经营,把规模养殖与沼气工程、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进一步完善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极大地带动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
  3.2以科技化为导向,构筑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
  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必须以科技化为导向,构筑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科学技术的创新、进步与推广应用,既能降低畜牧业的生产成本,又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畜牧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源泉,也为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一是积极开展沼气贮存、运输、发电与供热等关键技术攻关与引进,从根本上解决沼气利用的“瓶颈”问题,使沼气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切实做好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配套产业技术的培训、推广等工作,加快良种繁育、环保饲(肥)料开发、疫病防控、产品质量安全等关键性技术的组合配套,全面推进科技进步,用科技支撑畜牧业循环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
  3.3以长效化为导向,构建农牧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
  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必须以长效化为导线,积极构建农牧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一是积极建立长效机制。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涉及的环节和部门多,必须各部门树立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新理念,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建立激励机制,切实做好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组织、引导、协调、服务和推动工作。争取社会各界对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的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入沼气产业化经营,保障畜牧业循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大力发展新型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走“饲料加工—畜禽养殖—畜产品深加工—废弃物处理—饲料原料”循环之路,以畜产品加工为龙头,既保护环境,又提高经济效益;走“畜禽—沼气(或粪便生化处理加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循环之路,以沼气工程为纽带,使大量畜禽粪便得到无害化处理,既生成新的能源和资源,又减少了污染,同时又为农作物生产提供了肥源,带动了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积极推广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技术,既减轻猪场对环境的污染,又节省用水、饲料和劳力,提高猪的抵抗力和猪肉品质,增加养猪效益,实现污染物“零排放”。
  4参考文献
  [1] 章红兵,赵青,钟土木.浅谈畜牧业循环经济[J].中国畜牧杂志,2006,42(16):33-35.
  [2] 范梅华,王桂朝.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8(12):106-107.
  [3] 陈志伟.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需要关注的问题[J].生态经济,2007(1):107-110.
  [4] 毛来荣.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J].饲料博览,2009(9):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