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县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立 时间:2015-01-02

  摘要:介绍了利辛县肉牛产业发展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思路和对策,以期促进利辛县肉牛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肉牛产业;现状;存在问题;思路;对策;安徽利辛
  
  利辛县地处黄淮海平原南端,国土面积1 950 km2,耕地12万hm2,人口1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0%以上。年产粮食110万t,各类饲用秸秆约100万t,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具有发展肉牛产业的优越条件。
  1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利辛县肉牛养殖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改革开放初期,黄牛既是农业生产工具,又是农民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家户户养牛,以散养为主,有“无牛不成家”之说。1997年达到最高峰,全县肉牛饲养量近80万头,其中存栏54.5万头,出栏24.4万头。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肉牛役用价值基本消失;加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机械化收割庄稼使秸秆收获量大幅下降,大量的可饲用秸秆被焚烧,肉牛饲养量锐减。到2009年,全县肉牛饲养量降至21.7万头,其中存栏9.2万头,出栏12.5万头,肉牛产业已进入由千家万户分散养殖向以规模养殖为主的现代养牛业转型过渡阶段。
  2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础养殖非常薄弱,刚刚步入稳定增长阶段。受资金投入大、肉牛养殖繁殖率低、养殖周期长、效益低以及饲料价格上涨、架子牛紧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民养牛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在饲养方式落后。养殖规模小,生产水平低,仍以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分散养殖,生产效率低下,对市场和价格等信息反应滞后,承担市场风险能力弱[1]。规模养牛刚刚起步,比重仅32.2%,虽然规模养牛场增幅较快,但总量依然偏低。秸秆利用方式单一,饲草利用率不足30%。三是基础母牛饲养量少。目前利辛县存栏基础母牛仅3.5万头,占牛群存栏40%以下。导致牛源极为紧张,肉牛产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四是科技含量较低。利辛县肉牛产业链条延伸不够,以粗加工为主,牛肉产品基本处于初级分割阶段,缺少科技含量,造成大量资源外流。
  3发展思路
  肉牛产业一直是利辛县畜牧经济的主导产业,根据畜牧业转型过渡期的特点,2009年在实施“畜牧振兴富民工程”的基础上,2010年实施“利辛县畜牧上台阶工程”,力争用5年的时间,把利辛打造成为优质肉牛产业化基地。按照“一年起步,三年成型,五年达标”的肉牛产业发展规划,促进利辛肉牛产业化发展。一年起步,即从2010年起,围绕繁育优质三元杂交肉牛,做好肉牛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和相应项目的报批和立项等前期准备工作,全面启动“三优工程”即优质肉牛冻精引进工程、优质母牛繁育工程、优质育肥牛基地建设工程。三年成型,即“三优”工程基本成型,屠宰加工企业加工能力全面提升,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产业化链条基本形成。五年达标,即基本完成5年规划任务指标。具体目标是到2013年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50万头以上,其中存栏20万头,出栏30万头;肉牛业产值18亿元,占牧业产值的30%;农民人均养牛纯收入达600元以上;肉牛加工企业年加工肉牛20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