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倒伏的成因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5-01-02
整地要求做到“深、透、细、平、实”。“深”就是深耕,加深土壤耕作层,增强保墒蓄水能力,扩大根系的营养面积;“透”就是耕时不漏耕,不埋暗埂,做到整个耕作层翻动土,而且土碎,清除根茬;“细”即耙碎耕透,不绊耧腿;“平”即耕后平整土地,提高灌溉效果;“实”即要求上虚下实,上虚有保墒作用,下实可以形成新的毛细管,把下部的水引到上表层,供给种子吸水和萌芽。
3.3根据产量水平确定合理的播种密度
综合各地小麦栽培管理经验,小麦单产6000~7500 kg/hm2,以基本苗300万~375万株/hm2,最高茎蘖1050万~1200万个/hm2为宜[2]。
3.4加强对群体过大风险苗的管理
(1)群体过大风险苗的形态特征。小麦群体过大,风险苗表现为植株茂密,叶片浓绿宽厚,心叶出生快,新蘖大量发生。这种麦苗的分蘖向有效、无效两极化延迟,中间部分分蘖的幼穗发育进程无明显差别;群体往往偏大,总茎蘖数淮南地区可能超过1 200万个/hm2,淮北地区可能超过1 800万个/hm2,造成中期郁蔽封行,影响通风透光,使植株茎秆软弱,基部节间拉长,引起倒伏并易遭受病虫害。这类麦苗通常是由于茬口早、土质好,基肥、苗肥、腊肥施用量过多而引起春季猛发所致;或者播期偏早,播量偏大,在暖冬的条件下,春季旺长所致。
(2)管理控制措施。进行蹲苗,促使两极分化提前,以改善光照条件,促进形成壮秆大穗。操作时:一是严格控制返青期的肥水,以抑制麦苗中部叶片(倒4、5、6叶)的生长,防止过早荫蔽,直到拔节时叶色转淡,才可酌情追肥和灌拔节水,如叶色一直不褪淡,就可以不再追肥;二是在拔节前适当镇压,可以抑制主茎及大分蘖窜高,控制中部叶片,使麦秆节间缩短,对预防倒伏有一定的作用;三是条播麦田在返青以后,结合锄草进行深中耕,深度7~10 cm,以切断麦苗的部分根系,起到蹲苗和控制无效分蘖的作用;四是在小麦生育中后期,为增强根系活力,促进深扎,防止早衰,还要继续管好、用好麦田一套沟,淮北地区在浇灌浆水、麦黄水时要坚持小畦轻灌,控制水量,不搞大水漫灌,防止根部土壤过烂而引进倒伏[3]。
3.5调节植株生长
喷施矮壮素、多效唑、缩节胺、助壮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磷钾肥液等,如对有倒伏危险的麦苗,在返青拔节初期可用50%矮壮素水剂50 g对水10 kg,配成0.25%浓度的水溶液,均匀喷雾600~750 kg/hm2。矮壮素能抑制细胞伸长,使节间缩短,又不影响麦正常发育。据试验,喷后可使小麦基部第1节间缩短44.4%,第2节间缩短7%~9%。它不仅能使节间缩短,还能使茎秆的机械组织增厚,提高充实度,叶片也变得短而宽,因而增强了抗倒能力。矮壮素对结实器官一般没有不利的影响,但在操作时,必须按照规定控制用药量,如用量过大,将延迟成熟,粒重减轻[4]。控制旺长也可施用缩节胺75.0~112.5 g/hm2,或助壮素300~450 mL/hm2,对水525 kg/hm2喷洒。
3.6对已倒伏麦株的管理
如倒伏的麦株还能依靠茎秆本身的背地性曲折直立时,说明其茎秆还可以输送养分,不必进行扶持或捆麦,以免折断茎秆,影响灌浆结实。
4参考文献
[1] 程小丹,王艳霞.小麦倒伏的原因及防止措施[J].河北农业科技,2008(1):26.
[2] 李科.小麦倒伏的原因及防止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16):238,241.
[3] 车照海.关于小麦倒伏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24):89,92.
[4] 刘淑敏.小麦倒伏原因及预防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15):54.
上一篇:茶树冻害的发生及预防补救措施
下一篇:辽宁豌豆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